□ 張德明 王柳(綿陽)
蘇州是一座帶著濃厚墨香氣息的城市和享有盛譽的才子之鄉,也是廣出作家、少見的文學之城:葉圣陶、陸文夫、范小青、蘇童、王堯、荊歌、葉彌、朱文穎、戴來、車前子、房偉……范小青是其中很重要的代表。范小青是中國新時期以來當代文學十分活躍且成就突出的見證者、參與者與敘述者,因其創作呈現出的民間性、世情性特點被評論界歸并為典范的當代世情小說寫作。范小青在各體小說創作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本文以其短篇小說集《遍地痕跡》為例,對她近些年的短篇小說創作及相關現象做一個概略分析。
從1979年夏秋之際范小青寫出她人生中第一個短篇小說至今,她的短篇之路開啟接近半個世紀,已發表短篇小說400余篇。其中,這20多年里就有300來篇。范小青短篇小說的中國風味、中國氣派、中國神韻所形成的特有面貌非常理想地顯示了中國當代文學短篇小說寫作的豐富性、多樣性與高水準,其短篇作品的數量、質量、影響度以及被評論界關注的頻率已經成為當代文壇一道別致的風景和現象。她在當代文學的主流寫作中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獨有的個性和堅守,更傳遞出了自己獨特的思想與精神價值。
范小青是一位現實主義意識特別強烈的作家和緊貼大地的“時代書寫者”。長期以來,她的短篇小說寫作都有一個很具體實在的時代根基:在現實關系的處理上,既敏銳地貼近時代,以在場敘事的方式深刻表達現實洞察,與時代保持著緊密的連接,又能透過現實表現更深廣的世界,誠懇、善良、溫和、含蓄地寫出社會人生的豐饒多姿;在思想意蘊上,她秉持對時代生活真誠擔當的立場,書寫日新月異、活色生香的意義世界,與讀者構成了一個和諧共鳴的審美界面;從人物到結構,從故事到敘述,從判斷到情感,都顯示了一種勁道、蘊藉、柔韌、寬闊的美學力量。這些成為范小青寫作的精神和邏輯起點,也是她短篇構件常顯大意象的生成根由。
《遍地痕跡》收錄11個短篇,其中部分作品分別獲得了百花、鐘山、丁玲、汪曾祺、高曉聲文學獎等獎項,整體水平很高,顯示了一位優秀作家的創作實力、品位和開闊的時空意識。日常生活已經沉淀為范小青的個體經驗,成為她的內心世界和文化精神的一種自然色調。這種姿態和視角,是她獲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第二要素是她的短篇創作始終飽含著一個良知作家對現實世界的基本感受與理解:纖細、隱忍、多思、豁達。這種從感官到感受,再到心靈實踐的寫作恰好是當代短篇小說現實性的根脈所在。
《遍地痕跡》精于在日常生活的瑣細中發現生存世界的離奇之處,從中展現人性密碼,抓拍閃光靈魂,省思欲望世界,描摹百態世情;《碎片》以對網絡時代千奇百怪的消費理念和流光溢彩的人心揭示和問詢,表達作家對日常生活的精彩探秘;《無情物》對鄉村生活新現象、新事物迅捷而機敏地做出有效響應,知性地寫出當代生活的復雜和有趣,特別富有時代特質;《邀請函》對美不勝收的民間生活表現了經久不衰的持續興趣,讓讀者領略世間美麗的同時,提示著人們現實生活中那些值得守望和撫摸的過往;《誰在我的鏡子里》以新穎獨特的小說技法表達了智能化時代文學對生活的真理性揭示,對現實的表現具有特別的深度。等等。這些作品和她一貫的自然平和寫作風格有所不同,顯得更加結實硬朗、飽滿寬廣。生活縱深感的加強,使范小青短篇小說的厚度和寬度得到極大拓展,筆觸密集有度,筆調濃淡平衡,色調溫和誠懇,大氣氤氳,豁然開朗,呈現出大家風范。
范小青短篇小說在細枝末節中充滿了現代生活的基本元素,精于對時代進程中人物精神狀態的整體書寫,這是她新世紀短篇寫作形式探索的主題選擇。她的文學視點深度下沉,文學倫理溫情寧靜,文學觀念理性而詩意,充滿了時代感和濃厚的煙火氣,原汁原味吹彈畢現,她竭力勾畫和建檔了中國21世紀初期令人感動的普通人生的完備圖像,具有十分強烈的現實指向和關懷色彩,咫尺之間盡顯時代風云,讀者可以在時代縮影之下讀出日常生活的參差沖突。那些凸顯時代滋味的彈性文本緊貼現實情境,敘事性、情感性、自發性與新質創造有機融合,時代氣場煙霞漫卷,暖意綿綿,朗潤世間。
范小青的短篇小說清麗秀雅、緊貼大地,少見地符合短篇小說的美學規范,而且長期保持穩定的藝術質量,這種不懈的努力和積淀,為讀者留下了關于平凡生活的富于溫度和情懷的寫心造像。她在“一雕欄,一畫礎”的方寸世情之間建構了一個欣欣向榮、花團錦繡的廣袤豐腴的時代生活。這是新世紀范小青短篇小說的一種品相,以范小青的實力和秉性,相信會有新的驚喜留給讀者。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