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我省高校院所、科技企業鉚足干勁兒,一方面推進原創性科研成果落地生根,造福百姓;一方面組建中試研發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和動力源。
就在不久前,在西藏海拔3650米的高原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外科團隊為當地一名70歲的患者成功實施了首例“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微創手術”,手術時長從傳統開胸手術的3小時縮短為半小時。手術中用到的人工辦膜就是華西醫院郭應強團隊自主隊研發的,相當于為心臟換了一扇“門”。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 郭應強:咱們中國自己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創的一個主動脈瓣的微創介入產品,它主要是針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病人,可以通過微創,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非常小的創傷,但是心臟又不停跳的情況下,可以把瓣膜進行成功地置換。
郭應強告訴我們,他們的科研成果落地高原是醫療資源下沉基層的重要一步。而成果要不斷涌現,還得提升基礎研究能力。為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啟動高峰學科建設,生物治療、肺癌診療、心血管疾病等5個方向入選首批院級建設高峰學科名單。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 郭應強:我們要進一步地加強我們心臟瓣膜微創領域的這種器械研發和創新技術的這種建立和推廣應用。加強我們的基礎和轉化研究,努力打造中國一流也是世界知名的高峰學科,有更好的醫療技術,有更壯大的人才隊伍,有更多的創新技術能夠從華西培育和成長起來。
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以創新為主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那么,科研成果如何轉化為生產力?中試平臺就在“書架”和“貨架”間架起了重要的“橋梁”。日前,首批11家四川省中試研發平臺正式出爐,它們為高校、科研團隊、企業提供細分行業領域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化的中試服務。四川省無人機中試研發平臺就是其中一家。它由鏈主企業中航無人機牽頭組建,打造世界領先的無人機系統創新服務加速器。
四川省中試研發平臺聯合運營負責人 秦輝:中試平臺現有科研創新團隊300多人,已有先進任務載荷試驗平臺、智能飛行試驗平臺、AI大數據實驗室等大型中試設備50多臺套,面向無人機全產業鏈全面開放,提供各類中試服務。比如,翼龍-2H氣象型無人機就是在這里完成中試和孵化。
我們通過梳理發現,首批四川省中試研發平臺圍繞我省六大優勢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布局,涉及軌道交通、釩鈦新材料、集成電路封裝、核技術應用等領域。近三年,這11家中試平臺累計開展概念驗證、中試熟化項目2637項,服務科技企業及研究團隊697家,轉化形成量產上市創新產品382個,實現服務收入超9億元。
科技廳成果轉化處處長 楊佼佼: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對組建一批產業創新平臺進行了重要部署。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我們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全省中試研發體系的頂層設計方案,細化中試平臺建設指標體系,計劃開展新一輪省級中試平臺申報工作,年底將布局20家,以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
據了解,今年,我省還將出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政策措施,支持市(州)打造科技成果中試研發基地和示范應用場景,深入實施“聚源興川”行動,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轉化,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