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產力一體化布局,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我省高度重視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將其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手棋”。成都都市圈里的四市正以改革創新破題,書寫區域協同發展的答卷。圈里有何新變化?一起從最新總裝下線的G15重型燃氣輪機說起。
7月初,我國首臺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氣輪機“G15”在德陽總裝下線。沒來得及歇口氣,企業位于成都的研發中心,又開始了下一步整機實驗方案的討論。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全重實驗室產品研發工程師 屈江吉:我們現在馬上要進行的G15燃機的整機實驗,是為了將燃機的三大部件以及我們的二試空(二次空氣系統實驗)全部整合到一起,進行性能匹配的實驗以及安全可靠性的實驗。
方案確定后,設備將在德陽總部的實驗室進行驗證。而這樣在成都、德陽進行“研發+制造”的模式,企業在2年前就已率先布局。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全重實驗室班組長 成露:2022年,我們順應成德(眉資)同城化的發展趨勢,我們全重(實驗室)的自主燃機研發人員,由德陽搬至成都,借助成都的人才、教育等優勢,我們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畢業生加入我們的團隊。
成都研發中心匯聚人才智力,是燃機設計的“最強大腦”。而在德陽,企業打造了國內首個燃機智慧制造基地,多條數字化產線將產能提升了數倍,是燃機制造的“最快手腳”。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高溫部件分廠材料技術副主任工程師 趙代銀:把制造基地放在咱們的德陽,德陽屬于重工業城市,周邊的配套資源都非常的豐富,這樣的話,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們生產的效率及研發的效率,加速我們G50系列化自主燃機商業化的一個步伐。
不止在德陽,跨市協同,共推產業建圈強鏈正在成德眉資之間持續推開。四市共同編制了都市圈產業建圈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和重點產業鏈全景圖,目前都市圈內清潔能源裝備、軌道交通、航空裝備等九大重點產業鏈產值規模已超萬億元。
四川省同城辦創新產業組二級主任科員 羅方正:我們相向打造了成德臨港經濟、成眉高新技術、成資臨空經濟三大產業帶,并建設金牛-什邡、成華-樂至等6個產業合作園區,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高端切入、錯位發展、集群成鏈”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
產業圈協同共建,生活圈也越發緊密。為了優化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創新醫療服務共享模式,2016年開始,成都與資陽探索開展院地合作,將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現資陽市中心醫院)交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領辦。
資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郭海志:華西醫院有學科主任、有特聘專家、有坐診專家,他們會定期到我們院來坐門診,病人能夠在家門口就享受到華西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
家住資陽市區的彭先生一直飽受神經性耳鳴的困擾,聽說華西專家就在市中心醫院坐診,他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掛了號。
患者家屬 彭英:提前一個月兩個月的話,都不好掛那個華西的專家號,華西專家到我們資陽來,我們就提前一個星期就預約上了,還是挺方便的。
通過8年多的探索,資陽市中心醫院學科建設、綜合實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并輻射帶動區域醫療水平同頻發展。今年4月開始運行的醫學影像遠程診斷平臺,就針對性解決了區域基層醫院診斷醫師缺乏的難題。
資陽市中心醫院醫學影像科黨支部書記 馬青松:我們接入了基層的一些公立或者民辦的一些醫療單位,通過遠程的方式,他們把影像傳輸到我們平臺中心,診斷審核以后再把結果返回當地。
深化醫療衛生協作,目前,成都都市圈市、縣兩級疾控中心和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部接入“5G+醫療健康”遠程應用體系,生育保險、醫保門診統籌費用實現直接結算。
四川省同城辦公服生態組工作人員 劉翾寒:成德眉資四市大膽改革 創新推動公服領域政策協同、經辦統一,交通、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同城化體系不斷夯實,“一小時交通圈”已基本建成,“一小時生活圈”正加快實現。
成都都市圈建設推進3年多以來,依托跨層級建立的“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統籌、省級部門指導、省同城化辦公室協調、成德眉資四市主體推進、專項合作組聯動”的五級工作機制,以及各項創新改革舉措,成德眉資正實現從“四座城”到“一個圈”,一體化發展空間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