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綿陽著眼于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在全省率先開展市域內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改革,如今這項改革已實施滿一年。在這一年里,全市各醫療機構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累計互認檢查檢驗結果達37萬人次,直接為群眾節省醫療費5234萬元,極大地改善了群眾跨院就醫體驗。
驗血、拍片等檢查檢驗,是醫生進行診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然而,過去患者在一家醫院做完檢查檢驗后,到另一家醫院看病往往還需重新再來,既耗費時間又增加費用,重復檢查一直是患者及家屬的困擾所在。
7月12日,家住平武水晶鎮的黃梅(化名)前往綿陽市骨科醫院就診。主治醫生在詢問病情時,了解到黃梅前幾天在江油市一醫院做了X射線檢查、頭部CT掃描等項目,隨即現場查閱了檢查報告,并結合其病癥進行診斷。
“以前看同樣的病,換家醫院可能就得重新檢查,既費時間又費錢。現在不僅方便了許多,還幫我們省了不少重復檢查的費用。”黃梅對如今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舉措非常滿意,認為此舉不僅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還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
要實現檢查結果互認,離不開高效率的平臺支撐。為此,我市搭建起全省首個線上互認平臺,成功接入64家醫療機構,實現了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全覆蓋,并向基層衛生院延伸。同時,還建立了“影像云”平臺,有效解決了影像檢查結果互認“無片可閱”的問題,目前已有21家醫療機構接入該平臺,實現了醫學檢查檢驗信息的高效互通共享。市域內互認項目也從最初的107項擴展至161項,其中,影像檢查項目擴展到80項;臨床檢驗項目擴展到81項,涵蓋血細胞分析、尿液化學分析、出凝血檢驗、臨床生物化學等。并且,互認項目每年都會更新,持續提升其豐富性與可及性。
一年來,為確?;フJ結果的準確無誤,市級質控中心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實施了同質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質量控制,定期開展室內質控、室間質評、監督檢查、盲樣考核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互認質控督查22輪,使得檢驗和影像資料質量不斷得到強化。此外,醫保、財政等部門也制定并實施了相應配套措施,形成了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強大工作合力。市醫保部門更是通過DRG點數法付費的方式對醫療機構進行激勵,自去年6月至今,醫療機構因檢查檢驗互認結余留用醫保基金1021萬元。
互認檢查檢驗結果,是我市聚焦醫療服務中的難點、堵點,圍繞解決患者急難愁盼問題,助力群眾享受更多高質高效醫療服務的有效舉措之一。今年,市衛健委持續聚焦“三快、四優、五好”,即就診快、檢查快、入院快;“四優”包括“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優、“信用就醫”優、“一次掛號管三天”優、“智慧服務”優;“五好”是指門急診設置好、咨詢服務好、預就診服務好、診療服務好、隨訪服務好,旨在為群眾提供全流程優化的就醫體驗。(記者 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