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綿陽經開區的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煥然一新”,新基地、新設備、新目標……技術骨干們忙碌在生產車間內,對一臺臺醫用回旋加速器進行試驗。
“我們的產品成功‘出海’后,訂單量猛增,老廠產能不足。現在,企業新基地的3條生產線已全部投運,產量更大,也更方便開展新的研發工作。”公司總經辦主任唐毅介紹,2023年12月底,公司生產的醫用回旋加速器從綿陽出發運往肯尼亞,今年,該設備已在肯尼亞順利投入使用。
不僅“走出去”,公司還聚焦“沿途下蛋,就地轉化”,在綿陽市政府“牽線搭橋”下,與綿陽市中心醫院、四川省科學城醫院成功合作,讓醫用回旋加速器走上了臨床治療一線。
醫用回旋加速器是制備放射性同位素藥物的關鍵核心設備。從“掌握技術原理”到“國內首臺產品”再到“全球市場”,玖誼源推動科技成果“由1至100”的進程正是綿陽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的一個縮影。
“綿陽積極為我們搭建平臺,起著‘橋梁’作用。例如在科博會上引薦我們與國外客戶進行接洽,在綿陽本地,又積極推動我們與各醫院合作。”唐毅說。
為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綿陽除擔當“橋梁”外,還從人才、載體、金融、服務多個維度創造性推出了“人才十條”“科創十條”“金融十條”等,推動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閉環。
例如,玖誼源通過“人才十條”政策引進了多名緊缺的高層次人才,成功組建了一支包括5名博士和30名碩士在內的高精尖團隊。
如何促“創新之花”結出更多“產業之果”?“跳出綿陽看綿陽。”
綿陽打破地域局限,創新啟動了“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學城”建設,促進科技資源的流動和富集,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與玖誼源相隔不遠的綿陽鋅芯鈦晶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通過“云上兩城”平臺落戶綿陽。該公司由浙江大學葉志鎮院士團隊組建,主要從事鈣鈦礦發光量子點技術研究,據董事長王飛介紹,團隊自2021年起,一直在探索將該項技術轉化為產品并走進市場的途徑。
“綿陽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基礎好、勢頭強,再加上‘云上大學城’的牽線搭橋,我們團隊入駐了‘云上科技城’,有了更多院校、地方、企業合作資源,打開了科技成果轉化新通道。”王飛告訴記者,自去年8月簽約入駐以來,團隊的鈣鈦礦發光量子點技術已在長虹產品產線上有所應用,真正從“實驗室”走進了熱火朝天的“生產線”。
圖源川觀新聞
同時,鋅芯鈦晶還在“云上兩城”這個貫通全球的科技創新“大市場”上鏈接了更多院企資源。2023年11月21日,公司與長虹電器多媒體產業公司、西科大材化學院共建“量子點新型顯示聯合研發中心”,并在綿陽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成功簽約。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并非一蹴而就,“云上兩城”以“云端”為載體,擴大了科技創新“朋友圈”,讓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子越走越寬。
今年,“云上兩城”新引進7所知名高校、6個頂尖創新創業團隊入駐,已累計入駐知名高校33所、國內外頂尖創新創業團隊35個。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要求四川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
綿陽牢記囑托,一手抓科技創新、一手抓成果轉化,把“堅持創新引領”作為綿陽現代化建設的工作要求,將“科技立市”擺在“五市戰略”之首,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為牽引,一系列“科技創新先行”舉措有效整合科技資源、暢通供需兩端、匯集創新要素,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與“產業”雙向奔赴。
(涪江觀察記者 曾晨 熊美娜/文 視覺綿陽資料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