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交軟件的快速發展,各類網絡詐騙也是“花樣百出”,一些打著“養生”旗號的騙局更是將目標對準了老年群體。近日,梓潼縣一名老人就因加入了一個所謂的養生群而險些掉入陷阱,好在工行綿陽梓潼支行工作人員警覺性強,識破了騙局并及時制止了其轉賬行為,成功堵截了這起利用微信購物進行詐騙的違法活動,為老人守住了“錢袋子”。
當天10時許,這位老人拿著手機走進工行綿陽梓潼支行營業網點,向工作人員咨詢匯款事宜。出于職業習慣,該行大堂經理隨口詢問老人“準備給誰匯款?匯多少?認不認識收款人?”老人表示并不認識收款人,是剛加的微信好友,需要向對方匯款1100元購買養生禮。
得悉情況后,大堂經理聯想到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立即警覺起來,隨后請客戶打開微信了解詳情,“我們的養生群搞活動,群里好多人都買成1800元,今天參加活動,我只需要1100元。”老人向工作人員展示群內的聊天記錄。
大堂經理仔細翻看微信聊天記錄,群里共有242個人,發送的很多付款截圖都是1800元左右,且很多微信群成員沒有頭像,或頭像風格、姓名等高度一致,大堂經理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電信網絡詐騙,讓老人千萬不要匯款。
此時,老人已完全被“洗腦”,覺得群里講的東西很好,特別適合自己,而且群里這么多人都在高價買,自己今天買很劃算,無論銀行工作人員如何勸說,老人堅持要給對方匯款。隨后,工作人員立即聯系老人的家人,經過一番溝通后,了解到老人不是第一次上當受騙。
最終,經過該行工作人員及其家人的耐心勸解,以及對此類電信詐騙慣用伎倆的詳細介紹,老人最終幡然醒悟,放棄了匯款的念頭。老人和家人對該行工作人員專業負責的態度表示肯定和感謝。
在此事件中,銀行工作人員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廳堂規范化動作,為老人及時止損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該行將繼續通過張貼安全提示、播放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持續增強廣大人民群眾防電詐、反電詐的意識和能力,為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貢獻金融力量。
(王琦軻 涪江觀察記者 唐甜)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