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力打好整體戰翻身仗
7月24日,涼山州越西縣江越電商創業創新中心內,2024年越西縣“育本土主播·助鄉村振興”第四季電商直播培訓正在舉行。江越電商創業創新中心是四川正在整改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項目之一。
在去年國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中,四川排名靠后。前不久,四川召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問題整改暨工作推進會議,明確要認真對照考核評估反饋的問題,深入反思檢視、明確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實,統籌做好全省面上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全力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整體戰、翻身仗,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這場整體戰、翻身仗怎么打?記者進行了了解。
堅持問題導向 聚焦6方面推進整改
江越電商創業創新中心是浙川東西部協作資金實施的創業創新項目,主要支持越西縣推進電商發展、網絡主播培養等。“因此前招商不力,被納入整改。開展整改后,越西縣已招引‘玩轉越西’等電商企業入駐,并組織了多場電商直播相關培訓。”該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還有5家電商企業有意入駐。
7月以來,四川圍繞國家考核反饋的問題、省級后評估“點對點”反饋的問題、舉一反三排查出來的各類問題,瞄準8月底前完成集中整改目標,順排工序、倒排工期,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提質增效。
同時,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1+8”工作方案》,聚焦提升脫貧群眾收入水平、重點區域發展質量、“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綜合幫扶工作質效、常態化監測幫扶效能、銜接資金項目管理績效6個方面,對全省整改工作繪出“施工圖”。
在6個方面重點工作中,提升常態化監測幫扶效能是重要基礎。針對脫貧人口收入情況,今年四川將防止返貧監測收入標準從7500元提高到8100元。立足新的收入標準,8月四川將用1個月時間,全面排查農戶返貧致貧風險、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收入狀況等。
“每周至少開展一次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暗訪,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專題調度。”樂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何依芮介紹,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問題整改暨工作推進會議召開后,樂山立即聚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完善工作機制,構建一貫到底的縣鄉村網格“三級聯動”摸排體系,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從全省看,省鞏固成果辦實行“一月一調度、一通報、一曝光”,建立常態化問題排查機制,加大“點對點”反饋問題力度,加強各類問題整改統籌,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到位。同時,健全問題整改落實機制,壓緊壓實地方和省直部門問題整改“雙責任”,實行地方和省直部門問題整改“雙臺賬”管理,較真碰硬推進問題整改落實,把常態化問題排查整改作為高質量推動鞏固銜接工作的重要抓手,常查常改、立查立改。
聚焦就業和產業 推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是關鍵,這也是打好翻身仗的重要任務。
加強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是確保推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的重要保障。四川脫貧人口收入的70%是務工收入,特別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群眾,務工就業收入占比更是高達80%以上。
今年以來,全省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堅持數量質量兩手抓、外出務工與就近就業雙發力,多措并舉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增收。截至6月底,全省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達242.57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進入下半年,四川繼續發力。7月18日,在涼山州布拖縣依撒社區廣場舉行的2024年江油市對口幫扶布拖縣現場招聘會上,5家企業攜380余個就業崗位參加,初步達成就業意向305人。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針對脫貧人口專門推出了就業創業服務補助、一次性求職補貼、就業幫扶基地獎補等一系列硬招實招。比如,脫貧人口通過有組織勞務輸出到戶籍所在縣以外地區就業的,給予不超過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職補貼;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10人以上的企業,可以認定為就業幫扶基地,并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產業是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的關鍵支撐。目前,全省大多數脫貧地區幫扶產業已實現“從無到有”的蝶變。但同時,部分幫扶產業也面臨規模小、鏈條短、技術弱、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一些幫扶產業對外部力量的依賴性較大,內生發展能力不足。這一系列問題,都是產業帶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必須跨過的坎。
對此,四川明確,按照“鞏固、升級、盤活、調整”原則分類施策,該幫就幫、該退就退,推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同時,建立多干多補、少干少補、不干不補的到戶產業獎補機制,精準制定、優先實施到戶產業幫扶增收計劃,把利益聯結機制作為實施幫扶產業項目的必要條件,讓脫貧群眾共享產業增值收益。
涼山州甘洛縣田壩鎮麻窩村著力發展蘋果產業,但由于地處偏僻、基礎設施薄弱、管理不善等原因,蘋果銷售情況很不理想。德陽綿竹市對口幫扶甘洛縣后,通過對蘋果園進行改良改種,投入100萬元幫扶資金改建園區,完善蘋果園基礎設施,發展林下生態雞養殖等措施,推動了麻窩村蘋果產業發展,還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
聚力促進脫貧群眾穩定增收,當前,四川不少市州正開展脫貧人口增收“百日攻堅”行動。如在雅安市的“百日攻堅”行動中,雅安扭住就業關鍵,提升工資性收入;抓住產業支撐,提升生產經營性收入;緊盯兜底保障,提高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緊盯“三類群體”,精準落實監測幫扶。
工作重心轉向 抓好重點區域和協作幫扶
過渡期進入第四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發生了新變化。今年2月,農業農村部召開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推進會指出,要研究推動防止返貧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兩個政策銜接并軌,堅持開發式幫扶與兜底性保障相結合,持續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在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基礎上,把工作重心轉向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探索建立激勵脫貧群眾勤勞致富的政策機制上。
工作重心發生轉向,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抓好重點區域和協作幫扶。
涼山州曾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過渡期內,大涼山10個縣均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小涼山3個縣(區)均是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今年4月,針對大小涼山彝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較重的實際,四川啟動大小涼山夯基強本行動,并同時在全省161個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的縣(市、區)全面開展。根據安排部署,四川將從監測幫扶、群眾增收、綜合保障、后續扶持等方面入手,解決漏測失幫、脫貧群眾收入不增反降、風險反彈等問題。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1+8”工作方案》中,提升重點區域發展質量是重點之一。
易地搬遷群眾是防止規模性返貧的重點群體、搬遷安置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區域。針對易地搬遷安置區,四川已部署落實監測幫扶機制,深化就業幫扶,統籌推進集中安置區規范化建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在協作幫扶上,四川明確要深入實施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群打造、勞務協作提升、消費幫扶助農增收等東西部協作“四項行動”。其中,在產業集群打造上,四川將積極舉辦浙川數字經濟“聯心賦能”服務對接等活動,加強引進企業的跟蹤服務;充分依托浙江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做大做強現有的100個產業園區、飛地園區,針對性集聚上下游企業,形成一批有規模集聚效應的產業集群。
同時,四川將優化駐村范圍,持續向全省9356個脫貧村、99個規模較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村(社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保持駐村力量不減。就在不久前,四川新派出3891名黨員干部職工,奔赴四川各地開展駐村幫扶。
在社會幫扶上,四川將深化省內結對幫扶和省直部門(單位)定點幫扶,持續加大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堅持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提高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個人參與度。
整改“施工圖”
●提升脫貧群眾收入水平
針對部分脫貧人口收入不增反降、持續增收壓力大等問題,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進一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穩中有增,實現脫貧人口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提升重點區域發展質量
針對重點區域發展不平衡、內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統籌整合各類要素資源,優化實化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幫扶等支持政策措施,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區域差距、發展差距
●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針對“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政策執行不夠問題,持續壓實相關行業部門指導監管責任,及時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
●提升綜合幫扶工作質效
針對協作幫扶工作不到位、資金項目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壓緊壓實幫扶責任,優化方式方法,推動綜合幫扶取得實效
●提升常態化監測幫扶效能
針對行業部門工作聯動、信息共享、數據運用不夠等問題,著力構建協作更加順暢、運行更加高效的常態化監測幫扶體系
●提升銜接資金項目管理績效
針對部分資金項目使用管理不優、資產效益不高等問題,全面加強監管,著力提升資金使用、項目實施、資產管理績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燕巧)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