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沃野蜀鄉資源稟賦優勢明顯,“土特產”豐富多樣。各地如何依托優勢產業,做深做優這篇“命題作文”?來看記者探訪。
記者 李默:這里是位于嘉陵江畔的廣元蒼溪,也是遠近聞名的“雪梨之鄉”,眼下,陵江鎮江南村百畝梨飄香,采摘正當時。
蒼溪雪梨個大味甜,有12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全縣生產規模最大的傳統特色產業。村支書雷歡告訴我們,村里連片種植的這450畝黃金梨,已經進入盛產期,果子品質絕對巴適,摘了就能賣好價,大伙干起活來都鉚足了勁。
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江南村黨總支書記 雷歡:果樹的畝產在4000斤左右,現在市場價賣的是5—6塊錢之間,僅靠這一個產業,為我們(村)集體創收是每年在60萬元以上。
今年,當地可產梨果超過10萬噸,包括脆冠、黃金梨、雪梨等30多個品種。保持優勢產業地位的核心在科技研發,蒼溪依托全國唯一的縣級雪梨研究所,建起了梨品種資源圃,既更新品類,又提升品質。
四川蒼溪梨研究所所長 劉延軍:經過多年對雪梨的花、果、葉及整個樹勢生長情況,進行觀測記錄,目前我們已成功培育出梨新品種12個,從7月到10月都有鮮果上市。
當前,全縣梨種植基地正按照“早熟搶市場,中熟接鏈條,晚熟保品牌“的發展思路規劃布局,重點打造了16個基地鄉鎮和環嘉陵江產業融合示范帶,梨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6萬人。
廣元市蒼溪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 翟廣生:我們將持續在做優品質、擦亮品牌、拓寬銷路、拉長鏈條上下功夫。推進梨文旅融合發展,多業態融合。力爭到2027年,全縣雪梨產量達到20萬噸,綜合產值突破50億元。
在“晚熟柑橘之鄉”眉山丹棱,“土特產”已不再是傳統初級鄉村產品的代名詞,而是注入了新內涵,打造成更具競爭優勢的新產品。依托本地種植的18萬畝柑橘基地,這家食品飲料生產企業,精準找到市場需求,開發出多款果酒產品,訂單排到了幾個月后。
四川威蘭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部主管 王仕宏:我們主要是對當地的水果進行深加工,現在已經掛出了桔橙、蜜桃等5個系列18款產品,一頭連接種植戶,一頭連接消費者,打造了一條從水果產業地到餐桌的產業鏈。
作為全省首批縣域內城鄉融合改革發展試點縣,截至目前,丹棱已孵化了8萬果農,總產值超過3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更是連續8年躋身全省高收入組。
眉山市丹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 周杰:接下來,我們將實施“農業”升級計劃,推動農業強鏈,堅持走發展“晚熟柑橘”的路子,強基地、提品質、樹品牌,讓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起來,以特色產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路向南,同樣出圈的“土特產”還有自貢榮縣的茉莉花,隨著中式新茶飲市場的火爆,當地開辟了一條“芬芳產業”新賽道。走進這家茶業企業的生產車間,今年新下的茉莉花已開始窨制,空氣里滿溢著花香。
四川省川青茶業公司負責人 鐘勝禮:榮縣的茉莉花,清香淡雅,做出來的茶葉跟其他地方的花的口感不一樣,深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
搶抓新式茶飲行業風口,榮縣已與國內多家新茶飲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預計今年產值可達6到8億元,當地的茉莉花產業發展目標也愈發清晰,劍指全國花香型茶原料生產基地。
郫縣豆瓣、會理石榴、天全魚子醬.....說起川籍“土特產”,每個人都能報出一長串耳熟能詳的名字。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四川的思路是,省級層面打造產業集群,同步推進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成效初顯。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9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9個。油菜籽、生豬等15項農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
省農業農村廳特色產業發展處副處長 陳俊卓: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四川農業資源稟賦,以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為統攬,充分發揮川西南早茶、肉兔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的輻射帶動能力,創新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扎實推動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持續擦亮“川字號”土特產品牌。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