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川永昌鎮,多棟既有住宅正在加裝電梯。
綿陽新聞網訊 告別“爬五樓歇三回”的時光——北川正用一部部電梯改寫居民生活日常。當頭發花白的奶奶推著嬰兒車按下電梯鍵,當拎著菜籃的阿姨不再為爬樓發愁,住宅樓里曾經的“上下難題”正變成觸手可及的幸福。
“你看這些電梯,一天一個樣!”北川永昌鎮爾瑪小區居民李遠秀看著窗外的施工架,笑瞇瞇地說。過去,買袋米回家得在樓梯間歇半天,如今眼看著電梯井道節節拔高,她暢想著今后帶孫子下樓玩耍“一步都不用爬”。“以前羨慕高層小區有電梯,現在輪到咱們享福了!”65歲的王大爺掏出手機,業主群里的“電梯成長相冊”記滿了從打地基到裝玻璃的全過程。
眼下,北川永昌鎮多棟既有住宅外焊花閃爍,工人們正忙著給居民樓“穿新衣”,井道焊接、外立面修復同步推進,爾瑪小區的加梯工程已進入沖刺階段。“今年至少加裝30部電梯,讓400多戶居民告別爬樓時代。”北川住建局住房保障和房地產市場監督管理股股長李雨澤介紹,政府“真金白銀”給補貼,單部電梯最高補20萬元,居民自籌壓力直接“減半”。更貼心的是,住建部門設置“一站式服務點”,從方案設計到手續代辦全包干,居民不用跑腿,坐等“電梯上門”。
曾讓各地頭疼的“加裝難題”,北川咋破解?政策“組合拳”先發力:財政補貼+代辦服務,省錢又省事;“爾瑪議事廳”里,社區搭臺、黨員帶頭,高低層住戶圍坐嘮需求,找出利益“最大公約數”;黨員跑腿隊挨家挨戶講政策,從意見征集到施工監督,居民全程當“主角”。
“電梯加裝表面是硬件提升,內核是民心凝聚。”爾瑪社區黨委書記潘冬梅說,社區是“潤滑劑”,既要保障工程順利推進,也要確保鄰里和諧不受影響,“從最初意見征集到如今順利施工,居民參與熱情很高,電梯加裝讓小區的人情味更濃了”。(張紅 諶子楷 記者 唐云峰 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