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綿陽涪城區新皂鎮蛋雞養殖及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一期正式投運。這個占地23畝,整合財政資金、社會資本,總投資700萬元,可存欄10萬羽蛋雞的農業項目,以“工廠化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的建設理念和“村集體經濟聯建+專業合作社經營”的聯營模式,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與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走進項目現場,現代化養殖車間整齊矗立,自動喂料、清糞等一體化設備在頂棚下有序運轉,干凈整潔的環境盡顯現代農業的規范與高效。
“項目于去年11月開工,12月底完成主體建設,今年4月底具備運營條件,7月22日正式上雞,存欄10萬羽蛋雞。”項目負責人趙龍銀介紹,進入產蛋期后,預計每日雞蛋產量可達4.5噸。
談及項目特色,趙龍銀告訴記者——
◆其采用的自動化生物光照明、全自動控溫通風等先進設施,搭配物聯網養殖管理技術,既保障了蛋雞健康與蛋品安全,更實現了經濟、環保與土地利用的多重效益;
◆工廠化養殖通過科學管理降本增效,直接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活力;
◆糞污經烘干加工成有機肥對外銷售,用于種植業生產,在減少污染的同時,讓種養循環真正落地;
◆23畝集中用地,整合38棟散養雞舍,集體“搬家”到新廠,實現集中養殖,既盤活閑置土地,又鼓勵騰退的60畝老雞舍用地發展生態種植及家庭農場,實現效益與生態雙贏。
在運營模式上,項目創新推出“村集體經濟聯建+專業合作社經營”的聯營模式,四個村分別以土地、項目資金入股,凝聚發展合力,建設現代化養殖工廠,以租賃的方式交由九根樹蛋雞養殖合作社進行生產經營,收取固定租金用以壯大集體經濟,合作社吸納原散養雞農戶成為股民,從產業收益中按股權比例分紅,原散養雞農戶可增收約400萬元/年。
項目投運后預計年產值可達20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可增收50萬元/年,真正實現聯農帶農深度融合。
“各村抱團發展,不僅集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更讓村民共享產業紅利。”趙龍銀說,這也得益于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好,爭取到了組織部門的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300萬元、鄉村振興中心銜接資金260萬元、農業農村局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補助100萬元。正是有了這些部門的鼎力支持,才能讓項目順利推進。
如今,項目的建成既解決了新皂鎮畜禽養殖面源污染的問題,又通過項目運營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老百姓增收,更不斷推動涪城區家禽業生產方式實現轉型升級,引領畜禽養殖向現代化、集約化、生態化方向邁進,為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持續賦能。
(何蕓倩 涪江觀察記者 尹秦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