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現場
近日,由市經信局主辦、四川中科融創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綿陽市“一起益企”中小微企業服務行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精準服務座談會在市經信局企業之家舉行。20家受邀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6家服務機構圍席而坐,共尋發展良方。
□ 記者 謝艷 文/圖
存量產品如何快速發展新的市場?企業的增長策略、營銷策略、效率改進策略、風險應對措施應如何調整?會議一開始,電子科技大學工學碩士、資深企業管理專家董漢生就針對前期走訪、調研以及企業的診斷報告解析,提出了其中的共性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普適性改進思路,對典型問題說明了解決落地路徑。
“觀點鮮明、開門見山、直擊要害,今天來對了。”綿陽金泰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張三億對董漢生的觀點和分析非常贊同。“我們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破碎機,廣泛應用于煤礦、熱電、化工、電廠等行業。公司經營比較穩健,風險控制較好。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司異地經營,注冊地和廠址不在一個地方,在政策支撐、項目申報上存在盲區,也給企業發展造成了一些困擾。”自由交流環節,張三億說出了自己多年的困擾。對此,董漢生直言不諱,“這個問題不解決,公司在項目申請上會有諸多掣肘,需下大力氣對接政府尋求‘綠色通道’或向專業機構尋求協助,解決注冊地、廠址分離的合規與資源獲取問題。”
帶著問題來,攜著答案歸。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團隊面對面交流,企業直面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家給出專業建議和意見。正如四川綿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裴帆所說,“這樣的形式真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接觸到行業內頂級的專家資源,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后多開展。”
這是今年以來市經信局幫助中小微企業“診脈開方”、打通發展“腸梗阻”的生動呈現。
記者了解到,自6月起,市經信局就組織專業機構、行業專家、財務顧問建立聯合診斷組,對全市20家工業企業開展“地毯式”走訪調研,通過建立“三查三核”工作機制(查經營數據、查生產現場、查管理流程;核市場定位、核技術能力、核資源匹配)建立量化診斷報告,實現“一企一檔”動態管理。
“每個企業的發展需求是不一樣的。”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精準施策、分類幫扶,我市創新建立紅、黃、綠“三色預警”動態管理機制,最終形成“紅色企業保生存、黃色企業促發展、綠色企業求突破”的良性幫扶格局。在此基礎上,四維匹配資源,為企業強勢賦能賦智:聯合西南科技大學建立“企業技術診所”,提供免費專利檢索、工藝優化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產能、降低成本;組建“綿陽制造”聯合展銷團,組織企業參加成都工博會、重慶智博會等國家級展會,搭建“綿企云銷”線上平臺,大力開拓市場;開展“企業負責人經管特訓營”,分批次培訓企業高管,課程涵蓋戰略規劃、預算管理等內容,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優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應急轉貸體系,簡化審批程序,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打造適配工業需求的金融產品矩陣,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解決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
“通過多維賦能,讓需求和資源一一對應,分行業、分領域幫助企業解決在智改數轉、降本增效、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助其綠色健康發展。”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強化優質服務供給,依托“企業之家”,常態化開展助企服務活動,深入落實“一線紓困”長效機制,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多渠道收集并協調解決企業問題訴求,通過引入更多的專家團隊,發布更多企業需求、對接更多智庫資源、積極尋求線上線下合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解除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