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為“通學公交”定制專線護航
清晨7時左右,一輛張貼醒目“通學公交”標識的藍色新能源巴士,平穩駛入綿陽中學英才學校校內停靠點。學生們有序下車后,在老師引導下徑直走向教學樓——這幕“公交車進校園”的場景,正是綿陽以“緩堵保暢”為核心,多部門協同破解開學季交通痛點的生動縮影。
9月1日起,在市交通運輸局、市教體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統籌協調下,市公交集團聯合城區5所學校,同步試運行17條“通學公交”定制專線。該專線創新實現“家校直達、校園內停靠”,將學生通勤從“校門口擁堵耗時”升級為“安全便捷直達”,既為開學季交通“降壓”,更給學生出行安全“上保險”。
□ 記者 郭若雪 劉晏男 張瀚巍 文/圖
家長省心、學生安心
閉環服務破解通勤痛點
“以前送娃得全家提前1小時忙活,校門口找車位、過馬路都揪心,一進一出至少耗40分鐘。”家住水韻濱江小區的家長謝欣余,提起“通學公交”滿是認可,“現在娃自己坐公交直達校園,不用橫穿馬路,我們也不用早起搶位,安全感和便捷度都拉滿了。”
這一變化,正解決了眾多家庭的共性難題。此次推出的“通學公交”采用全程閉環服務,學生從小區站點上車后,直達學校內或門口安全區域,全程無需家長陪同。以綿陽中學英才學校為例,該校近500名學生已報名乘坐,以往開學季校門口家長、學生、社會車輛混行的場景不復存在,學校僅需在內部停靠點安排專人值守,即可實現學生有序引導。
“線路時間精準對接教學節奏,早班車比早讀提前20分鐘到校,學生有充足時間用餐、準備課程。”該校副校長何粼粼介紹,多部門聯動不僅緩解了校門口交通壓力,更提升了校園管理效率,后續將結合家長、學生反饋,持續配合公交集團優化線路,讓“通學公交”成為學生通勤的“固定搭檔”。
定制化布局+全流程護航
多部門攥緊“緩堵保暢”合力
“通學公交”的落地,始于一場精準的需求響應。今年7月起,市公交集團聯合市教體局、各學校啟動調研,通過問卷、座談會收集近6000條家長建議;隨后聯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逐路段勘察校園周邊路況與學生居住分布,最終敲定17條專線的走向、停靠點及發車頻次。
“核心就是讓學生‘少過馬路、少遇擁堵’。”市公交集團運營管理部副主任陳強表示,5所試點學校中,多數實現“公交車進校園”,未進校園的線路也將站點設在門口安全區。試運行首日,85臺次新能源巴士投入運營,單日運送學生超4000人次;其中南山雙語學校至富樂汽車站專線,單趟運行僅25分鐘,較家長自駕接送平均節省20分鐘以上。
為保障線路順暢,公安交警部門同步在“通學公交”沿線重點路段加派警力值守,集中整治校園周邊違法停車。“這不是短期舉措,而是‘緩堵保暢’在校園場景的長效探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法宣科副科長湯淞透露,下一步將根據試運行情況,逐步擴大“公交車進校園”覆蓋范圍,增加專線數量與發車班次,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安全、便捷、高效”的通勤服務。
從需求調研到線路落地,從校園內停靠到全流程護航,17條“通學公交”不僅為開學季交通“降溫”,更以民生服務的“溫度”詮釋了城市治理的精細化。這場政企校聯動的創新實踐,正成為綿陽破解民生痛點、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鮮活樣本。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