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郭若雪 尹秦 周鈺 楊方彧 宋德平 陳冬冬
相聚科技之城,共赴科技之約。9月5日,第十三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新聞發布會舉行。
上午10時,發布會正式開始。來自央省級主流媒體、行業媒體、自媒體等38家媒體單位、50名記者,共同解鎖本屆科博會的“新彩蛋”。
轉型升級更富實效
對綿陽而言,每一屆科博會舉辦的日子,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每一年科博會,都為綿陽贏得更多關注,蓄積更多創新發展動能。
科技日報記者把關注的重點落在科博會市場化辦會辦展的轉型發展中,省科技廳將從哪些方面進一步支持本屆科博會提升質效、發揮作用?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菊蓉則用“三個支持”作答,“省科技廳將支持科博會深化市場化辦會機制、支持科博會發揮創新資源鏈接作用、支持科博會強化群眾科普教育功能。”
在劉菊蓉看來,科博會既是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群眾科普教育的重要載體。本屆科博會將舉辦世界機器人大賽綿陽錦標賽,將邀請全球中小學生參加機器人設計和編程競賽,著力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新華網記者搶到提問機會后,關注的是綿陽科技城建設成效。副市長、綿陽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鄧輝從心懷“國之大者”,自覺扛起建設科技城的責任擔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三個方面作答。記者們一邊點頭,一邊記下其中的關鍵詞。
“如何通過市場化方式賦能科博會專業化、品牌化轉型升級?”“主辦單位如何統籌整合優勢資源,為第十三屆科博會賦能?”……更多的細節,藏在問答之中。
綿陽科技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本通表示:“我們正聚焦‘聚合頂尖資源,筑牢專業化發展根基’‘深耕科博品牌,釋放IP新勢能’‘聚焦落地實效,彰顯市場化核心價值’三大核心發力點,推動科博會實現更大成效。”
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
2013年,科博會應時而生。跨越12個年頭,在國、省層面的指導幫助下,科博會已累計推動超2000項科技成果轉化,吸引超5000家企業參展,促成交易額突破千億,成為鏈接創新資源、賦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如何繼續放大“磁場效應”,上演科技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成為媒體關注的重點。發布會透露,第十三屆科博會首次創新打造“特色產業展銷區”,圍繞未來產業方向,邀請國際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知名研發機構、供應鏈服務企業同臺展出。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王羽介紹:“在科博會看到的將不僅僅是單一的產品,而是從核心技術到整機裝備,再到場景應用和配套服務的全產業鏈生態,讓每一位參展商和采購商都能最直觀地看到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和未來趨勢,快速找到自己所在的生態位。”
在臺下,四川日報記者任紫鑫有一種強烈的感受,“本屆科博會更加突出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讓大會成果精準賦能綿陽乃至四川產業發展。”
翻閱科博會的“成長史”,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中,對企業、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強。第十三屆科博會精心設置40余場項目路演、展商對接活動,組織3000余名采購商及專業觀眾參與;通過各類賽事活動,預計吸引全球5000余名青少年與科技工作者參與,讓科博會成為全球創新人才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
一個多小時的發布會,在問答間走向尾聲。“對本屆科博會非常期待,希望能看到更多創新成果的亮相。”四川經濟日報記者蔣師帥說,“發布會上透露,科博會期間,綿陽將聯動全城推出系列‘文科商旅’融合項目,打造美食、文創、非遺等多元化消費場景,希望在看到綿陽‘硬核’一面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綿陽的人文溫度。”
“發布會上提到把‘涪江科技匯’打造成為科博會的代表性、標志性品牌,這有助于打響綿陽科技品牌。”科技日報記者劉俠表示,設置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和互動體驗項目也能帶動更多科技愛好者、普通群眾走進科博會,提升科普教育趣味性與群眾滿意度。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