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游仙區新橋鎮新民村的綿陽城東建筑固廢消納場建設現場
規模與定位
綿陽城東建筑固廢消納場為我市第二個建筑垃圾消納場,設計年處理量約200萬方,服務涪城、游仙、經開、仙海四區。
硬件與產能
占地94畝、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除處理建筑垃圾外,預計年產混凝土150萬方、水泥穩定土30萬方、水泥砂漿50萬方。
技術與效益
將建筑垃圾轉化為多規格再生骨料,實現資源化利用,可解決區域內建筑垃圾亂堆棄及土壤污染問題。
建設進度條
今年1月啟動,今年10月可達到建筑垃圾處理線投產條件,明年2月實現全面投產。
綿陽新聞網訊(記者 周鈺 李媛媛 文/圖)近日,記者在游仙區新橋鎮新民村看到,當地項目施工工地呈現“雙線并進”的景象——一邊是附屬廠房地基施工有條不紊、熱度不減,一邊是傳送帶串聯的核心產線爭分奪秒加緊調試。
這里正在建設的項目為綿陽城東建筑固廢消納場,是繼城西建筑固廢消納場之后的全市第二個建筑垃圾消納場。綿陽城東建筑固廢消納場建成后將有效消納處理涪城區、游仙區、經開區、仙海區四個區域的建筑垃圾,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當前,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新陳代謝”節奏加快,各類建設工程、拆除工程、修繕裝修工程產生的建筑垃圾大幅增加。為加強建筑垃圾規范處置、促進資源化利用、減少環境污染、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我市在建設綿陽城西建筑固廢消納場后,在城東再建一處建筑固廢消納場。
該項目于今年1月啟動建設,占地面積94畝,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處理端的建筑垃圾處理車間、工程廢石處理車間,利用端的混凝土生產車間、水泥穩定土車間以及壓縮空氣站、實驗室、控制室等生產附屬設施。
該項目主要通過構建高效的分揀、處理系統,對可再生資源進行深度處理和回收,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在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創造經濟價值。項目設計年處理建筑垃圾約200萬方,可年產混凝土150萬方、水泥穩定土30萬方、水泥砂漿50萬方。
“項目接納的建筑工程廢石、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等,經鄂破、篩分、風選、反擊破碎、負壓除雜等工藝處理后,被破碎為0-5mm、5-10mm、10-31.5mm等多規格再生骨料。這些骨料按比例添加到混凝土生產、水泥穩定層加工等環節,可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項目還能提供100余個就業崗位。”項目負責人李磬介紹,“項目建成后,可有效解決涪城、游仙、經開、仙海四個區域此前建筑垃圾亂堆、亂棄、亂倒及土壤污染問題,并與綿陽城西建筑固廢消納場協同,進一步提升全市建筑垃圾消納處理覆蓋率。”
目前,項目建設全速推進,預計今年10月可達到建筑垃圾處理線投產條件,明年2月實現全面投產。
新聞多一點
綿陽市首個建筑垃圾消納場是綿陽城西建筑固廢消納場,位于安州區花荄鎮興福村。該項目于2023年7月開工,項目總用地面積7.3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5萬平方米,年處置能力達200萬噸。服務范圍覆蓋安州區、科技城新區等城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