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交旅融合、智慧賦能、民生反哺……
梓潼:“路衍經濟+”鋪就全域振興快車道
綿蒼高速七曲山互通
近年來,梓潼縣按照“三高三線一網”的發展思路,圍繞綿蒼、綿廣擴容、茂三3條高速,構建北上南下便捷交通大通道;以G108線、G347線、S209線3條國省干線為重點,搭建干線公路主骨架,形成15分鐘快速通達景區、產業園區的捷運體系;以鄉村道路為重點,通過幸福美麗鄉村路等農村公路實現采果賞花、度假休閑等鄉村旅游景點的有效聯接。“快進慢游”交通體系在梓潼已現雛形。
作為全市唯一入選四川省第三批“交通強縣”試點縣(市、區),梓潼緊扣“發展路衍經濟,盤活存量資產,振興縣域經濟”核心任務,以“路衍經濟+”模式為抓手,創新“交旅融合+智慧賦能+民生反哺”機制,推動交通網絡向經濟走廊躍升。試點建設以來,成功打造1條路衍經濟示范帶,聯動A級景區6家,盤活公路閑置資產15處,年新增經濟效益約2億元,基本形成交通支撐產業、產業反哺交通、交產振興經濟發展新格局。
勵志大道-綿廣擴容高速兩彈城連接線
“路衍經濟+交旅融合” 打造交旅樣板工程
梓潼積極建設“快進慢游”的交通體系,圍繞“度假仙海湖·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精品旅游東線開展公路旅游化改造,梓潼高速公路景區連接線祈福大道、勵志大道和七曲山環山公路深度結合“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文旅主品牌,率先完成道路旅游化改造。
同時,收費站結合景區主題打造,高標準建設連接線全線,公路綠化率達100%,實現高速到景區的無縫銜接,營造了沉浸式的旅途體驗。七曲山環山旅游公路已成功承辦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破圈形成“交體旅”多維聯動。
梓潼拓展高速、國省道服務配套功能,在綿廣擴容高速以兩彈城互通為核心,重點打造以“三線建設”為主題,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兩彈城超級服務區,拓展中國兩彈城景區體驗范圍,力爭建成全省范圍內具備交旅融合示范效應的水畔服務區;提升交通引流能力,更新高速及普通國省道標識標牌15處。優化充電設施布局,新增充電樁96個,實現全縣16個鄉鎮以及重要旅游干線充電基礎設施全覆蓋。
以園區、景區道路為微循環,擴展交產融合示范帶輻射范圍。“十四五”以來,梓潼縣已建成幸福美麗鄉村路66公里,連通千佛巖、鴨鶴巖、潼江河谷等鄉村旅游目的地,構建便捷通達、風景優美的旅游公路網絡。試點開展以來,地區商品轉銷率達到38%,地方特色農產品實現收益約130萬元,鄉村旅游人數年均增速達46%,梓潼縣許青路入選全省“十大最美農村路”。
“軍民一家親”文化橋梁東方紅大橋
“路衍經濟+智慧賦能” 重塑管養服務生態
梓潼積極推進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在國省干線重要節點全面鋪開運用不停車檢測系統,該系統能在不影響車輛正常行駛的情況下,快速準確自動檢測車輛超限超載情況,極大提高了檢測效率、減少交通擁堵、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執法效率。未來將通過梓潼智慧交通項目落地實施,實現公路數字化設施國省干線全覆蓋。
針對公路管養新興技術應用場景少、機制不完善、綜合效率低等問題,梓潼積極探索“高效低碳、提質降本”技術應用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應用公路養護“四新技術”,采用瀝青冷補料實現-15℃至50℃環境下的快速修補,相較于傳統工藝減少碳排放30%,在G347線等養護工程中推廣溫拌瀝青技術,通過降低施工溫度實現二氧化碳年減排量超500噸。
為確保“四新技術”推廣工作順利推進,梓潼先后組織培訓會、推廣會,配套制定《建立健全產業增收反哺交通建設養護資金保障機制的實施方案》,建立全鏈條反哺公路建養體系,推動“四新技術”等新興技術落地落實。
祈福大道-綿蒼高速七曲山互通連接線
“路衍經濟+民生提質” 釋放普惠共享紅利
針對山區公路資產閑置率高、傳統服務區功能單一、偏遠鄉村民生服務薄弱等問題,梓潼創新打造“司機之家+停車驛站+智慧能源站”綜合養護服務中心,為S209、XB15、X123三條重要山區公路供給產品轉銷、文化體驗、充電補給、智慧管理、應急救援等服務,推動服務區從單一功能向綜合樞紐轉型,展銷商與京東物流共建冷鏈展銷中心,許州蜜柚等農副產品實現“采摘—發貨”8小時直達。
在道路沿線合理布局加油站、觀景平臺等便民設施4處,利用閑置“零星用地”建成微型服務節點6個,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盤活利用交通閑置資產,將“902交運處”舊址盤活利用,改造提升為集文化、商業、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公園,將交通故事與民生日常有機結合,助推交通文化破圈發展。推動東方紅大橋文旅化改造,挖掘橋梁建設歷史,增設觀景宣傳點,將閑置橋梁轉型為“軍民一家親”文化橋梁。(記者 劉曉東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