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何蕓倩 記者 尹秦 王澤宇)“不用來回跑醫院取報告,還省下了重復檢查的費用,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涪城區吳家中心衛生院,患者郭明芳手持電子健康卡,不到一分鐘就調出了自己的檢查報告。更讓她驚喜的是,醫生輕點鼠標,她前幾天在綿陽市中心醫院做的胸部CT結果也清晰地呈現在屏幕上。
郭明芳的就醫體驗,正是涪城區醫療數據共享成果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區聚焦群眾就醫需求,在推進醫療硬件設施升級的同時,更在“軟服務”上持續發力,通過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信用就醫”、“一次掛號管三天”等便民舉措,讓患者切實感受到醫療服務的溫度。
以往,患者在不同醫院間輾轉看病,常常需要重復檢查,既耗費時間又增加經濟負擔。2022年涪城區開始試點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經過三年持續推進,到2025年6月,互認項目從107項已擴展到222項,其中影像檢查141項、臨床檢驗81項。
如今,涪城區14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現了檢查檢驗結果在線互認和電子健康卡“一卡通用”,不僅可對接市內46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還能與6家省級醫院互聯互通,200余項常用檢查結果實現“跨院認”。
醫療數據的“破壁”之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民生獲得感。醫療數據上傳以來,截至7月17日,涪城區公立醫療機構累計上傳檢查檢驗報告500萬余份,互認結果9.43萬余人次,為群眾節約醫療費用超1136萬元。僅今年前7月,互認患者29407人次、報告60383份,節約成本730余萬元。
數據的流動,不僅讓患者少跑了路,更讓就醫過程變得高效便捷——候診情況“一屏”查詢功能,讓患者可以合理安排就診時間;“一次掛號管三天”政策,減少了重復掛號的麻煩;“信用就醫”則為患者提供了更靈活的就醫選擇。
涪城區衛生健康局信息統計股股長李桃表示,目前正在推進“基層系統”上云遷移,全面啟用在線雙向轉診平臺。下一步,還將依托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整合衛生健康數據,開通基層手機端醫保結算、家庭醫生簽約等功能,并引入AI輔助診斷、慢性病管理系統,讓醫療服務更智能,群眾就醫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