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我決心全力以赴,積極轉變角色,投入到綿陽科技創新的事業中來,真抓實干、狠抓落實爭當‘尖刀連’和‘沖鋒隊’。”2月21日,來自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博士田勇作為綿陽首批科技助理,前往市科技局報到。
“歡迎您正式加入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助理隊伍,希望在我們的攜手努力下,共同開創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新篇章!”在市科技局的科技助理辦公室內,每張桌子上都放了一份寄語、一套辦公用品,歡迎科技助理的到來。
與綿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聯姻”,遴選科技助理,是綿陽科技體制機制的重要創新,更是促進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業單位交流合作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市邀請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的一批年輕干部和科研工作者擔任科技助理,在一年時間里,全職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招院引所”等科技創新重點工作。
前期,市科技局會同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聯合發出征集通知,共同組織推薦全市首批科技助理工作,并召開首批科技助理面試座談會,經組織推薦、初步篩選、座談交流等環節,從在綿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中擇優選擇了首批22名科技助理。
根據本人專業情況和意愿,首批科技助理中18名“派送”到市科技局、2名“派送”到市經信局、1名“派送”到市衛健委、1名“派送”到科技城新區,作為單位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人的專業助手,由各單位安排參與專項工作,承擔專業咨詢,成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之間推動科技創新的橋梁紐帶。
“首批到科技局鍛煉的18名科技助理就是18名科技‘先鋒’,年齡層主要以‘80后’‘90后’為主。讓青年人才擔任科技助理是高校、院所與地方政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有益探索,我們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市科技局副局長熊儀江告訴記者,科技助理在科技局工作期間,將深度參與“招院引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創新聯合體培育等重點工作,從而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群式突破、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招院引所”成批次落地、培育創新主體雁陣。
月22日一大早,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教授張春濤作為首批科技助理已經投入到工作中,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便是梳理所在單位的科技資源、人才資源,為建立科技人才智庫提供“硬支撐”。
“這次擔任科技助理,我有一個愿望,就是想把高校里的科研成果帶出來,在綿陽實現轉化,從而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張春濤表示,將立足高校資源優勢,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積極為高校、政府、企業產學研合作牽線搭橋,為綿陽科技創新出謀劃策。(顏澤永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若雪)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