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評論員余姝滿
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手環等被納入“兩新”政策支持品類,你準備好換購了嗎?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提出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其中包括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
“兩新”政策實施以來,紅利是顯著的。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以舊換新成為提振消費的關鍵驅動力。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支持不斷“加力”和“擴圍”,從家電、家居、汽車、電動自行車擴展到手機、平板電腦等高附加值、更新快的品類,更加貼近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但是不能被取得的效果遮蔽了雙眼,必須看到當前以舊換新政策存在的諸多“堵點”。這些“堵點”讓“紙面優惠”縮了水,讓政策福利減了分,優惠政策未能實打實地變成大眾的獲得感。
以舊換新擴范圍,更要“擴路子”。擴路子就不能坐等企業和消費者來找政策,而是要讓政策走向企業、走向消費者,把執行鏈條上的卡點打通,真正做到惠民利企。
從大處看,當前,政策宣傳推廣力度不足、市場不規范,以及各種有形與無形的壁壘等原因,都讓以舊換新在一定程度上被懸置,公眾很容易產生“體感溫差”。比如,有些農村老人想換個洗衣機,但不懂政策,也不會操作智能手機;有些小縣城青年想換個新能源汽車,去鄰縣換購,但當地不接受,稱只補貼本地居民……從一個個現實案例中可以看到,政策刺激消費的效應打了折扣,大量的消費需求還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
推動以舊換新具體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難點同樣不能被忽視。比如,申請程序太復雜、提交材料被駁回、漲價之后再補貼……實際操作中,各種各樣的堵點把以舊換新政策的“好經”給“念歪了”,一些消費者還有了“不愿換”“不敢換”的顧慮。新一輪以舊換新是契機,把這些梗阻打通,可以讓消費者的體驗更好一點,讓生活品質來一個小飛躍,在更大程度上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消費熱情,釋放更充沛的消費活力。
以舊換新的好政策不能只是“聞起來香”,但“吃不到”。真金白銀更多一些、抵達消費者的速度更快一些,在政府、企業、消費者的充分聯動中,讓消費舒心而非糟心、貼心而非寒心,才能“以舊換新”促“萬象更新”。
?。ㄔd2025年1月9日《四川日報》)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