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綿陽市三臺縣塔山鎮寶林村鼎力家庭農場的水培大棚內,一字排開分布著十幾個水池,水池里漂浮著整齊的白色泡沫種植面板,泡沫板上均勻分布著乒乓球大小的圓孔,鮮嫩的芹菜苗從圓孔中抽出綠葉,煥發出勃勃生機。
此時,農場負責人劉雪梅正和工人們一起,將一株株芹菜幼苗插入水培杯中。忙碌間隙,劉雪梅拔出一株已經成熟的芹菜向記者展示,只見這芹菜長得莖稈粗壯、葉片鮮嫩,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劉雪梅告訴記者,2020年,她在家鄉寶林村承包并修建了五個溫室大棚,并在綿陽市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從自貢引進沼液水培種植技術,開始水培芹菜。
“由于沼液中富含蔬菜所需的礦質營養元素,以及多種促進生長的活性成分,如水解酶類、有機酸類等,這使得蔬菜的生長更加旺盛。”劉雪梅說,“對比傳統栽培,水培避免了重金屬的污染,對菜的品質有很大提升,還改善了口感。”
與傳統土培相比,水培芹菜一年可以輪作多次,且生長周期更短,不受天氣和季節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從而有效提高了大棚的經濟效益,實現增收。“水培一年可種植六到七季,生產1.5萬公斤左右,產值在5到6萬元。傳統土壤種植只有兩季,產量0.5萬公斤左右,產值大約在2萬元。”劉雪梅給記者算著賬。
有了水培芹菜的種植經驗,劉雪梅又開始大膽嘗試多元化種植,現水培和無土栽培的西紅柿、黃瓜等果蔬正茁壯成長。
“目前,我們又流轉了20畝土地,準備再建20個標準化的水培蔬菜大棚,進一步壯大水培蔬菜產業。同時,我們還在教周邊村民進行水培蔬菜種植,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劉雪梅滿懷信心地說。
(盧小妹 涪江觀察記者 劉鳳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