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當頂尖學府遇上中國科技城,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4月22日,在中國(綿陽)科技城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對接會活動期間,綿陽科技城管委會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建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這場跨越千里的“握手”,不僅為校地合作注入新動能,更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埋下了一顆“未來之星”的種子。
在綿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熊文琦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黨委副書記關添的見證下,雙方正式“聯姻”。根據協議,雙方將建立常態化互訪機制,在課題研究、教育培訓、人才引進、支教服務、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這不僅是簡單的實習基地,更是科研成果轉化的‘快速通道’。”綿陽科技城新型工業化和數字經濟局相關負責人在簽約現場打了個形象的比喻,“當清華的‘最強大腦’遇上綿陽的‘產業土壤’,我們期待長出創新的‘參天大樹’。”
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擁有長虹、九洲等電子信息產業巨頭,正全力打造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位居前沿。此次合作,雙方瞄準的正是電子信息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
在當天上午舉行的校地座談會上,雙方圍繞電子信息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人才精準對接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綿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主任江保權推介了綿陽市人才政策。
對接會上,長虹、九洲、靈通電訊、華爾科技等10家綿陽電子信息重點企業發布了技術需求和人才引進計劃,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多個科研團隊帶來了一系列前沿項目路演。像一場精準的“技術相親會”,企業直接對話科研團隊,有的項目當場就擦出了合作火花。
為了讓更多當地學子了解綿陽,主辦方特地為當地學子送上一碗來自綿陽的肥腸米粉,讓參會者舌尖記住綿陽味道,還有更多文創和眾多“科技感”伴手禮悄然傳遞著這座城市的創新基因。
“我們不僅要招才,更要留才。”綿陽科技城黨群部負責人介紹,從安家補貼到科研經費,從配偶安置到子女入學,政策覆蓋人才發展全周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已密集開展“才聚高新區智匯科技城”系列招才引智活動21場,走進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知名高校,累計收到簡歷5297份,其中碩博人才占比近30%,“此次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合作,將進一步拓寬高端人才引進渠道,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綿陽建設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涪城區、安州區、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經開區、四川綿陽工業園及綿陽電子信息企業代表,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師生代表參加活動。(郭文丹 記者 唐甜)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