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五一”假期里,綿陽各地搶農時、忙生產,多措并舉加強田間管理,奏響一曲鄉村振興的“活力樂章”。四月菜花黃,五月菜籽香。進入5月份,菜籽莢由綠變黃,發出沉甸甸的聲響,到了收割的最佳時機。
5日上午,記者在涪城區楊家鎮萬和村看到,田間地頭男女老少齊心協力,手持鐮刀,彎腰割下一根根飽滿的油菜稈,整齊地堆放在一起。
隨著連枷有力地拍打菜籽稈,一顆顆飽滿的菜籽從莢中紛紛脫落,宛如金黃色的雨滴跳躍而出。金黃的菜籽沐浴著陽光,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等待著完全干燥。
“還是種油菜好,油菜籽榨油,不光可以自家吃,還能賣出去。”村民陳建說。
就在菜籽豐收的同時,小麥也迎來了開鐮收割的時刻。
在涪城區柏樹灣村,一片片麥田里,麥穗在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仿佛金色的海洋。3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麥田里來回穿梭,高效地完成割麥與脫粒的工作。飽滿的麥粒從收獲倉中傾瀉而下,直接裝上運糧車,呈現出一幅繁忙而喜慶的豐收畫卷。
農戶沈清林在運糧車旁,興奮地捧起一把麥粒向記者展示:“你看,這麥子長得多好,顆粒大而飽滿。之前還擔心收成,現在看來,產量非??捎^!”沈清林有3畝多小麥地耕地,一大早就聯系了收割機,不到兩個小時,收割機就收割完小麥,“機器收割很快很方便,收完了,我們也好趁著這兩天天氣好,把麥子曬干。”
進入五月,安州區廣袤的田野上,接上油菜、小麥茬口,水稻的種植也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備耕工作,農戶們趁著初夏好時光,追農時、趕茬口,拉開了水稻育秧“沖刺賽”。
5日,記者走進安州區永福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半自動秧盤播種機旁,工作人員正在有序接力,進行水稻育秧的前期準備工作。
在機械和人員的配合下,秧盤經由傳送帶,迅速完成覆土、播種等流程,進入接下來的暗化催芽環節。
在合作社的育苗中心內,一個個已經進入育秧環節的秧盤在機器操控下勻速旋轉接受光照和噴灌,嫩綠的秧苗已經有一指長。
這種“工廠化”的育秧方式,大大提高了育秧效率。
負責人楊興富表示,合作社今年育秧采取兩種方式,工廠化育秧和露天育秧。工廠化育秧時前期溫度低,工廠化育秧它可以保溫、保濕,后期露天育秧,包括是要接茬油菜地,要晚一點,外面溫度已經夠了,效果要好一些。
據了解,永福農機專業合作社今年育出的秧苗除了栽種合作社計劃種植的1400畝水稻外,還將為周邊5000余畝水稻提供秧苗,幫助周邊農戶搶茬口,追趕農時。這個“五一”期間,合作社加班加點,全力運轉,為即將到來的水稻栽插做好準備,幫助農戶打好這場水稻栽種“硬仗”。“今年預計是十五萬多盤,現在已經完成了九萬多盤了,還有六七萬是接著集中完成育秧。”楊興富表示。
在梓潼縣,隨著夏收、夏種、夏管“三夏”時節的到來,這里正切實抓牢柑橘管理,積極推廣微灌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力爭實現25萬畝柑橘豐產豐收。
采訪中,記者走進梓潼縣演武鎮小亭村柑橘產業園看到,這個種植有蜜柚、耙耙柑等柑橘3500畝的園區內,安放著無數橡膠水管和噴頭,每行果樹間隙每隔一米就安裝了一個噴頭,隨著噴頭不停地旋轉,一股股含有肥料的水流均勻地噴灑在果樹葉面和枝干上。
“這個可以節水30%,霧滴細小,能精準控制水量,比噴灌更省水。”正在為果樹噴水的果農任加全告訴記者,采用微噴灌噴水打擊強度小,噴水均勻度好,通過手機操作,可以實現24小時控制,與傳統灌溉和施肥方式相比,能實現節水節肥,使水的利用率提高30%-50%,肥料利用率提高20%-40%。
演武鎮是梓潼縣柑橘大鎮之一,種植蜜柚、耙耙柑、愛媛等柑橘1.5萬多畝。當前,該鎮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抓好柑橘管理工作。“發展水果產業中,演武鎮通過積極推廣果樹灌溉節水技術,在滿足果樹生長用水需要的同時節約水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演武鎮鎮干部施江說。
梓潼縣結合加快建設全國優質生態綠色農產品供給地,通過“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目前建立蜜柚、沃柑、愛媛等柑橘基地25萬畝,惠及4萬多農戶,每年幫助農戶人均增收超過2100元。
?。▌⒂晡?林忠偉 涪江觀察記者 鄧勇 鄭金容 安崢 劉曉東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