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早,三臺縣劉營鎮馬家村恒羽櫻桃園里,該鎮工作人員萬程綺和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彭宇正在拍攝宣傳視頻。彭宇身后是一串串沾著露珠的櫻桃,鏡頭對準他雙手提著的櫻桃酒,他操著略顯生澀的普通話熱情地解說:“家人們,看,這是用我們劉營馬家村櫻桃釀制的果酒,好喝得很哦!”
沿著碎石小路深入果園,挎著籃子采摘的游客自成風景。游客李曉燕和朋友穿著顏色、款式統一的旗袍穿梭在櫻桃園拍照打卡,“這幾天‘巴蜀小生’的視頻火了,我們就尋著地址過來摘櫻桃,既品嘗春天的美味,也拍照打個卡,留下這份美好。”
陽光穿透枝葉,這個占地340畝的櫻桃園仿佛是被打翻的調色盤,從淺緋到深紅,成熟的櫻桃在風中搖曳生姿。恒羽櫻桃園主陳恒文正在彎腰搬運準備發貨的櫻桃,他抹了把額頭的汗水笑道:“彭主任現在可是咱們的‘流量財神’,他拍的短視頻剛發了三天,果園訂貨的電話就沒停過,自駕來采摘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
“以前總覺得當干部就是坐在辦公室,現在既要會拍視頻還得懂表達技巧。”彭宇邊調試云臺邊向記者展示他的短視頻素材庫。鏡頭里既有航拍果園的全景,也有特寫果肉橫截面的晶瑩剔透,配上“低海拔早熟品種”“甜度超普通櫻桃30%”等專業解說,儼然農技推廣片。
“看嘛,前幾天拍的幾條櫻桃視頻點擊量都是幾十萬,我想趁著這個機會再把櫻桃酒也推薦給網友們嘗嘗。”言語間,記者不僅感受到“櫻桃叔叔”火了后的自豪,更感受到一份責任與擔當。
在視頻下的一條條留言中,有的網友說彭宇“太拼了”,也有網友留言:“作為鄉鎮領導就應該這樣為百姓帶路!”
這場始于櫻桃園的數字化實踐,正在重塑鄉鎮干部的工作方式。臨近中午,彭宇和萬程綺拍完視頻匆匆趕回劉營鎮政府。會議室里,大家圍坐一起,一場“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的專題培訓會引起“唇槍舌劍”,雖是各抒己見,但中心思想直指如何繼續用好數字經濟這個“新農具”,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劉營、走向全國市場,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助力。
大屏幕上,某自媒體平臺三農領域頭部主播的爆款視頻被逐幀分析。“小彭那個‘沉浸式逛果園’確實有看頭,下次拍水蜜桃可以試試第一視角采摘。”劉營鎮黨委書記席鋒鋒指著新繪的“數字助農作戰圖”說,“全鎮20余種特色水果對應不同傳播策略,枇杷主打‘潤肺養生’概念,柑橘要突出‘現摘現發’優勢。”
劉營鎮作為三臺縣水果現代農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果產業的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園區內種植了多種優質水果。去年柑橘滯銷時,堆滿倉庫的果實讓干部們徹夜難眠,大家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助農方式,如何將“賣產品”到“賣體驗”進行落地轉變?
今年桃花盛開時,作為基層“老宣傳”的彭宇毛遂自薦拍了一條視頻,點擊量一夜間超過50萬。這既打開了他們的思路,更讓他們意識到:新時代的為農服務,光會跑田坎還不夠,更要懂流量算法。
席鋒鋒表示,劉營鎮將積極探索“數字+農業”新模式,鼓勵鄉鎮干部從辦公室走到直播間,化身帶貨主播,為本地特色農產品代言。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不僅拓寬劉營鎮農產品的銷路,還要帶動鄉村旅游、特色文化的推廣。
這種政府主導的流量運營,在綿陽鄉村振興的浪潮中,正在重構城鄉要素流動。
去年12月,游仙區忠興鎮龍泉村的甘蔗林里,也演繹了一場相似的“數字傳奇”。冬日蔗田里,該村黨委書記何飛握著一截黃金甘蔗對著鏡頭笑道:“皮薄易撕脆甜多汁,這可是會‘跳舞’的‘甜稈’!”這位被村民稱為“甘蔗書記”的80后村干部,三年來,已從剪輯小白成長為帶貨達人——為拍出蔗糖滴落的晶瑩瞬間,他曾舉著穩定器在蔗田暴走兩小時;為設計“手握甘蔗當金箍棒”的轉場鏡頭,帶著村干部排練到深夜。他的創意短視頻不僅讓60畝甘蔗地年銷售額突破20萬元,更帶動周邊鄉鎮農產品年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今年3月,在安州區秀水鎮,另一場數字化實踐不僅引爆網絡,更為當地鄉村旅游引流不斷。為拍攝文旅推廣視頻,書記鎮長苦練舞蹈。“動作記不住就寫小抄貼墻上,現在全鎮干部都能跳兩段網紅舞。”該鎮黨委書記馮勝國笑著給記者展示手機里“翻車”的排練花絮,這些真實片段在網上同樣獲得了高點擊量。
當80后鄉鎮干部的手機鏡頭對準千年農耕文明,產生的不僅是流量奇跡,更是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新樣本。從“流量焦慮”到“流量自覺”,基層干部身份轉型的背后,是新時代為農服務正在突破物理邊界,在數字原野上生長出無限可能。
那些沾著露珠的農產品、晃動的手持鏡頭、此起彼伏的直播互動……共同構成了綿州鄉土最生動的數字圖景。(馬越 記者 李春梅 王何力)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