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綿陽)科技城新型顯示產業園 劉軍 攝
高效服務 項目加速落地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在威斯卡特(綿陽)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綿陽威斯卡特”)的鑄造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加緊趕制訂單。而在不遠處,兩座約10000平方米的新廠房正在進行最后的裝修收尾工作,這里正是今年5月底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簽約的威斯卡特(中國)福特7.3L水冷排氣歧管項目。該項目簽約后立即進場施工,見證了項目落地的“綿陽速度”。
作為威斯卡特集團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環,該項目總投資額5.03億元,是綿陽威斯卡特鑄造生產線的延伸,主要生產福特F系列汽車發動機的關鍵零部件,產品將出口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市場。“項目預計7月設備進場,8月進行調試,9月即可試生產。”公司總經理趙紅利介紹,項目建成后,每年的產量大概是50萬對,產值約8億元。
“從公司注冊到審批,綿陽相關部門全程提供了幫助指導和高效服務,真正做到了‘無事不擾、有需必應’。”趙紅利表示,綿陽優質的營商環境為項目快速落地提供了堅實保障。
據悉,在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綿陽共簽約項目21個,涉及“587”重點產業鏈項目17個,總簽約金額近200億元。截至目前,包括安徽科大訊飛(綿陽)信創算力產業基地、安徽熙泰科技(綿陽)12英寸MicroOLED半導體微顯示項目等在內的12個項目已履約,其中4個已開工建設,其余9個項目正加快推進前期準備工作。
市經濟合作局副局長趙侯杰表示,后續將堅持以結果為導向,強化市、縣、園區三級聯動,以更大力度、更優服務、更快速度加快推進簽約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記者 唐甜 朱博文)
記者手記
綿陽威斯卡特項目簽約即開工,預計到試生產僅需用時百日左右,再次印證了優質營商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強大助推力。近年來,綿陽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審批流程、強化要素保障等舉措,打造出“簽約即開工”的高效服務體系,讓企業切實感受到“無事不擾、有需必應”的服務溫度。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這種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不僅加快了項目落地速度,更增強了城市投資吸引力。綿陽的實踐表明:唯有以營商環境“軟實力”鑄就高質量發展“硬支撐”,才能讓好項目留得住、建得快、發展好。
再添“芯”動力 完善產業鏈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在位于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科技城大道的新型顯示產業園看到,精位科技超寬帶(UWB)車規芯片模組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員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裝修作業,消防系統測試和數據錄取工作也已順利完成。
“已經完成整個墻體施工,現在正做墻面處理,地面鋪設的工人也已經入場。”項目經理王小娟告訴記者,接下來將進行地面鋪設、吊頂和線路處理工作,預計8月初全面完工。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1.5億元,租用3000平方米廠房,重點建設超寬帶(UWB)車規芯片模組生產線,涵蓋數字鑰匙模組、智能座艙雷達模組、智能鑰匙周邊模組等前裝汽車電子核心部件。二期規劃投資3.5億元,預留10000平方米廠房,進一步擴大產能。該項目去年底簽約后,實現“簽約即開工”。
“作為新型的超寬帶通信技術,我們的產品是目前短距離藍牙WiFi技術的升級。精位科技在技術方面擁有近百項發明專利,達到了國際同步技術水平。”精位(綿陽)信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嚴鴻介紹,項目是建設芯片模組基地,主要跟電力、交通、能源等領域做配套,建成后將為汽車智能化升級提供關鍵技術支持,推動數字鑰匙、智能座艙感知、精準定位等前沿應用落地,年產能可達到50萬套,產值將達到5-10億元,大幅提升國內高精度超寬帶(UWB)車規芯片模組的自主供應能力,助力智能網聯汽車、3C等產業發展。
據悉,截至2025年6月,中國(綿陽)科技城新型顯示產業園已入駐維諦、華爾、谷欣、精位、四聯等十余家企業,使用廠房面積約8.25萬平方米。(記者 唐甜 蔣成林)
記者手記
精位科技超寬帶(UWB)車規芯片模組項目的快速推進,彰顯了綿陽在電子信息產業鏈布局的前瞻性。
該項目不僅提升了國內超寬帶(UWB)車規芯片模組的產能,其“簽約即開工”的高效模式更體現了綿陽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機制創新。通過與本地龍頭企業協同,該項目將強化綿陽在核心部件領域的話語權,其50萬套年產能有望帶動上下游傳感器、車載系統企業集聚,進一步完善從半導體材料到整車制造的產業鏈條。這種“硬科技+產業化”的雙輪驅動,正是綿陽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的關鍵路徑。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