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春梅
“春卷千叢花、夏卷千重浪、秋卷千層林、冬卷千堆雪,千方百計‘卷’起旅游場景千姿百態,拼出色、拼出奇、拼出彩、拼出圈,出陣圈粉、出活寵客,引‘流量’變‘留量’。”7月17日,市委八屆十次全會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廣旅局局長竇建磊就綿陽文旅將優勢文旅資源串珠成鏈,擰成一股繩推動綿陽由“旅游過境地”向“文旅目的地”轉型回答了記者提問。
“綿陽文旅有大好資源、良好區位、利好產業、友好環境、美好前景。”談到綿陽文旅的優勢,竇建磊表示,將立足“五好”優勢,從四個方面全力推動文旅產業從資源聚合向品牌化、集群化升級。
文化底蘊與精神傳承雙輪驅動。綿陽坐擁李白文化、三國文化、大禹文化等歷史瑰寶,同時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發源地。通過整合北川大熊貓動植物園、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綿陽基地等生態資源,打造可感可及的生物多樣性體驗。未來將串聯文化IP與自然景觀,形成“大九寨”、“大熊貓”、“大蜀道”主題線路,強化品牌辨識度。
立體交通網絡賦能游客集散。綿陽已構建高鐵、高速、航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聯動京昆擴容高速與綿遂高鐵,游客通達效率將顯著提升。南郊機場年吞吐量達310萬人次,北川通用機場也已開通至達州、重慶梁平的航線。隨著九綿高速、京昆擴容高速年內通車,四方游客在綿陽集散,打卡“大九寨”、“大熊貓”、“大蜀道”的便捷度、體驗感、性價比將大幅度提升。依托便捷交通,進一步強化宣推引流,創設場景、開發產品、完善配套、引客入綿。
產業基礎與政策紅利疊加。全市擁有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8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數量居全省前列。2024年游客總花費超1134億元,目標2027年旅游總花費達到1400億元。以堅實產業為基礎,引育市場主體,抓好項目,以及通過涪江文旅一卡通等創新舉措,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政企協同優化服務生態。綿陽近兩年投入超1.45億元支持文旅發展,包括連年發放消費券2780萬元。下一步將深化市場主體培育,推動龍頭項目落地,形成“政商共榮”的發展格局。
通過文化錨定、交通賦能、產業聚合、政策護航的四重保障,綿陽文旅的“五好”優勢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市場競爭力。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