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7月18日,2025年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創新大會舉行。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左永祥出席并講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路松明講話并為四川省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場授牌;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志鎮作主旨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曉棉,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馮華為先進輻射技術及醫工應用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揭牌。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云主持,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馬杉,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唐浪生、市政協主席李亞蓮,市委常委、科技城管委會主任鄭志恒出席。
左永祥在講話中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綿陽科技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他指出,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在全國創新版圖中具有重要地位、肩負重要使命。科技城建設25年來,我們牢記使命、積極探索,推動科技城創新能級實現質的躍升。今年以來,我們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賦能行動,推動院地雙向奔赴、科產深度融合、軍民協同創新、資源要素集聚,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技術新發明、產業新賽道、體制新動能在科技城不斷涌現,正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
左永祥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部署推進一系列重大科技發展和改革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推進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綿陽必須牢記囑托、勇擔使命,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以服務國防建設為基礎,高水平建設中國科技城,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成為成渝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一極、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要以更大力度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持一手抓實驗室體系建設,一手抓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力爭在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上走在前列。要以更大力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構建“587”產業體系,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產學研深度合作,力爭在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上走在前列。要以更大力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完善用好院地常態化交流機制,扎實辦好系列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常態化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新機會“四新發布”,力爭在培育高精尖產業集群上走在前列。要以更大力度推動創新要素集聚融通,優化關鍵創新要素配置,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強化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支撐,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力爭在打造高水平創新生態上走在前列。
左永祥指出,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我們愿同大家一道,聯合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成果轉化優選地、科產融合示范地,共同探索科技創新之路、攜手逐夢未來發展之巔。衷心希望大家以此為契機,碰撞創新火花、共謀創新發展;誠摯邀請廣大科學家、企業家來綿開展科研活動和項目合作,與我們共譜科技創新的精彩華章、共創互利共贏的美好未來。
路松明在講話中指出,綿陽堅定扛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光榮使命,把科技創新擺在首要位置,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服務保障舉措不斷優化,創新策源能力不斷提升,成果溢出轉化不斷提速,科技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科技城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在科技城建設25周年這個關鍵時間節點,綿陽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科技創新大會,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科技創新重大任務,必將在新起點新征程上更好發揮科技城優勢,更加有力地引領綿陽高質量發展。省科技廳將更好服務支持綿陽創新發展,與綿陽同向發力,高質量謀劃好重大科技任務、落實好重點工作任務、破解好體制機制障礙、引領好區域協同創新,推動科技城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實現新跨越。
會上,發布了綿陽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工作報告、2024年度重大科技進展;發布了優理奇機器人uni-module關節模組設備、城市級量子城域網、衛星遙感地災隱患篩查平臺等七個科技創新產品;現場簽約了一批科技產業合作項目。
有關市領導,科技城管委會有關領導,各縣(市、區)、園區及市級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部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醫院、重點企業、新型研發機構、金融機構負責人等參加。
(涪江觀察記者 劉鑫/文 蒲滔/圖 李菁 宋德平/視頻)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