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扌怯来殴﹫D
●新思路
堅持“建圈強鏈”,綿陽著力將磁性材料產業向下游電機產業延伸,在消納磁性材料產能的同時,推動將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助力綿陽打造“西部磁都”
●新打法
圍繞產業鏈圖譜“短弱缺”環節,制定支持產業鏈發展專項政策,吸引重點企業和行業龍頭,構建“磁材研發—器件研制—電機制造”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磁性材料與電機產業串珠成鏈、集鏈成群
7月15日上午,綿陽科技城新型工業化和數字經濟局(下稱綿陽科技城工數局)的辦公室里,電話鈴聲多次響起,一個新的園區成為許多外地企業的咨詢熱點。
幾天前的7月11日,在中國(綿陽)科技城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綿陽正式對外推介總面積2400畝的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園,啟動中國(綿陽)科技城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集群建設。
發展磁性材料產業,綿陽已有多年基礎——此前舉行類似大會、布局產業基地均以“磁性材料”為名。本次大會以及新設立的園區,名稱中為何要新增“電機”?
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谷。未來這里將打造為綿陽先進材料集聚地,培育和引進磁性材料、先進膜材料等產業。 綿陽科技城黨群工作部供圖
視野更廣闊
在全國產業版圖中重塑優勢
在中國(綿陽)科技城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做專項推介的,還有一位“客人”——涼山州冕寧縣縣長范洪春。
正是依托冕寧的稀土資源,綿陽大力發展磁性材料產業——目前已擁有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所等30余家磁材企業和科研院所,其中巨星永磁目標是年產10萬噸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這一產能目標在全國同行中位列前茅。
隨著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產業的迅速發展,磁性材料產業的應用空間也在不斷拓展。
敏銳地發現行業新動向,綿陽對磁性材料產業的發展思路也進行了調整。在6月舉行的全市重點產業建圈強鏈推進大會上,綿陽明確了重點產業建圈強鏈“587”產業體系。其中,“5”和“8”分別對應省上為綿陽定位的5條主要承載地產業鏈、8條協同發展地產業鏈,而“7”是綿陽在前者基礎上,結合自身條件篩選確定的7條特色產業新賽道,其中就包括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
對此,綿陽的思路非常清晰:從稀土資源到磁性材料,這是產業發展的“上半場”,而“下半場”的關鍵就在于完善產業鏈,推動材料向產品組件的延伸,這樣才能打造出“西部磁都”。
在磁性材料眾多應用產品中,綿陽將目標鎖定在電機上。據估計,一臺新能源汽車約需 2.5公斤磁鋼,每臺工業機器人會用到約3.5公斤磁鋼,主要用于驅動電機、伺服電機等領域。
這一點也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材料產業是將資源轉化為材料,下游是將器件變成組件、變為設備,越往下游,帶動效應越明顯。”巨星永磁常務副總經理黃浩說。目前,該公司產品已進入國內某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的供應鏈,據估計,每臺新能源汽車電機中磁性材料占比達30%。
基礎更牢固
發揮科研與資源優勢
“這幾年我每年都會來綿陽,這里的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形勢很好。”在出席與高質量發展大會同一天舉行的中國(綿陽)科技城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協同創新合作懇談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說。
有科研技術、有礦產資源,綿陽加大產業鏈建設力度,包括巨星永磁在內的一批企業的到來,在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構建起一個較為完整的磁性材料產業體系。其中巨星永磁一期年產2.5萬噸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項目建成后,打破了四川沒有萬噸級磁性材料生產基地的歷史。
綿陽特別注重科研與產品創新。在中國(綿陽)科技城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一款平面各向異性金屬磁粉心材料發布,高磁導率、低損耗、耐高溫的金屬磁粉心材料能夠滿足高頻化、小型化、高效能的設備需求。巨星永磁則帶來了一款磁鋼產品,在保持性能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無需添加重稀土元素,可降低產品成本5%—10%。
綿陽“借智”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本地。通過加強與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合作,綿陽計劃圍繞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建設研究院或創新中心,推動更大范圍內的科技創新成果在綿陽轉化落地。
針對產業發展的不足,如產業鏈條不長、延鏈補鏈任務艱巨、吸附輻射作用不足等,今年以來,綿陽已多次到浙江寧波等地開展專項對接,推動相關產業招引活動。而為更好承接相關產業集聚,綿陽連片規劃了2400畝磁性材料和電機產業園。
“我們正在圍繞產業鏈圖譜‘短弱缺’環節,制定支持產業鏈發展專項政策,吸引永磁電機等重點企業和行業龍頭來綿投資,構建‘磁材研發—器件研制—電機制造’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磁性材料與電機產業串珠成鏈、集鏈成群,助力綿陽建設‘西部磁都’。”綿陽科技城工數局相關負責人說,力爭到2027年,綿陽培育磁性材料和電機規上企業30家,產值超110億元。
創新更活躍
研發與應用雙向奔赴
“我們的人形機器人有71個關節,目前正在進行擴產,對磁性材料需求正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高精度和小型化方面要求比較高。”在懇談會上,四川天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顏進提出需求,馬上被綿陽科技城工數局相關工作人員記錄下來,準備與相關企業對接。
綿陽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處于全省前列,機器人產業也是綿陽新確定的7條特色產業新賽道之一。機器人關節中的伺服電機等會用到磁性材料,因此,電機成為磁性材料產業與機器人產業合作的“焦點”。
這也得到李衛院士的認可,“包括機器人在內,許多創新產品研發對磁性材料有需求,這些敏捷交付的產品既要快速,批量又小,可以通過搭建創新平臺來提供支持,實現聚焦。”
事實上,兩條特色產業新賽道的合作正在綿陽加速涌現。
位于綿陽市涪城區的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配套企業,當前公司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其中熱管理集成及其零部件、電子水泵等都需要磁性材料,同時該公司也啟動了機器人關節生產線,對磁性材料的需求會不斷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7月9日,該公司與一家機器人企業合作,引入具身機器人到生產線“上崗”。機器人可以“雙手”提起盒子,再精準放入架子,勝任部分貨物搬運工作,特別是可以精準識別貨物信息,自主規劃最優路徑,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與物流運輸穩定性。該公司精密液壓事業部總監、工程中心主任鄧揚介紹:“通用具身機器人的引入,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支持,未來還將繼續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更多的磁性材料應用也在籌備中。在西南交通大學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鄧自剛看來,磁浮交通時速可達500—1000千米/時,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目前該實驗室正與巨星永磁合作,在綿陽打造一條700米長的示范項目。“僅釹鐵硼磁軌一項,1米軌道就需要約100公斤永磁體,一旦該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將給磁性材料帶來更廣大的應用空間。”(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