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日前,四川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聯合揭榜簽約,這是全省首個落地的聯合體型制造業創新中心。該中心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同組建,旨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提升科技創新組織化程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劍指人形機器人塔尖。
記者了解到,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是培育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在難以輕易以獨立法人形式組建企業主體的情況下,聯合體型創新中心能夠把企業、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聯”在一起,擁有更自由的組合空間、更靈活的建設機制。
四川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共擁有8家成員單位,牽頭單位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成員單位包括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大院大所之外,還有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都是各自領域內的佼佼者,實力過硬。
作為綿陽來的企業——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為何能揭榜成功,成為牽頭單位?據悉,該企業牽頭制定了首部人形機器人國家標準《腿式機器人性能及試驗方法》,建成四川省人形機器人創新聯合體、四川省防爆工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制的首款全力控人形機器人已經在制造生產線上實現掃碼、貼標等示范作業。作為專業從事裝備智能化和裝備制造智能化的高科技型企業,公司成立了機器人創新中心,在杭州、成都建有機器人研發中心,在北京、長沙、泉州等地建有分支機構,在智能裝備重點領域與國內 20 余所高校建立并開展產學研合作公司,人形機器人方向遵循肢體—小腦智能—大腦智能—公共支撐的技術發展主線,長期堅持開展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推出國內首個大尺寸仿鴕構型雙足機器人平臺產品“大圣”,可適應砂石、草地、水泥路面等地形環境。
揭榜后,四川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還有不少路需要探索。“作為牽頭單位,我們將集聚創新要素,建立人才培訓基地;積極與相關高校、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建聯合實驗室,吸引更多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創新。深化創新協同,成立人形機器人企業聯盟,聯盟開放內部研發設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參與制定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推動行業技術的共享和互通。促進成果轉化,建立人形機器人技術轉移平臺,提供技術成果的對接服務;與行業領先企業合作,共同推廣人形機器人技術,尋求橫向合作,將人形機器人技術應用于不同領域、拓展市場覆蓋面。優化創新生態,推動前沿技術研究,同時建立開放數據共享平臺,促進創新生態的形成。另外將部分核心技術以開源的形式發布,吸引全球開發者參與共同優化和完善,形成強大的技術社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謝艷)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