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找方向 尋對子 謀合作
補短板鍛長板 我市加速“進城入圈”
綿陽新聞網訊 “一張‘服利’卡、一筆真金白銀,都是綿陽對人才的心意……”在前不久舉行的“百名專家涪城行”川渝融合創新論壇上,綿陽產業人才政策引起川渝兩地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們的掌聲不斷。
百余名川渝兩地高校、科研院所專家齊聚綿陽,共話新經濟、共謀新機遇、共享新智慧,也共同見證多個項目成功“聯姻”。這次為川渝兩地人才、產業深度融合搭建的平臺,為校政企攜手發展、點亮未來提供了全新的契機。
“進城入圈”無疑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新階段。“找方向”“尋對子”“謀合作”……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搶抓機遇、動作頻頻、連出“大招”,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補短板鍛長板,加速“進城入圈”。
在發揮優勢中深化合作。4月1日,位于綿陽市科創區的四川九洲視訊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郵電大學簽訂產學研項目合作協議,20余家企業就光通信、自動化設備研發生產等領域與重慶郵電大學開展了項目對接與交流,達成了合作意向。
通過科技與產業合作,綿渝兩地實現“共贏”——兩地的技術成果與產業需求實現了互補,促成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也為產業注入了活力。
鍛長板,也著力補短板。加速“進城入圈”,每個“圈內人”都在躍躍欲試,綿陽絕不落后,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要突破口,共同協調爭取加快推進G5成綿擴容,加快推進成蘭鐵路綿陽段建設,積極推進綿遂內鐵路前期工作,共同攜手爭取更多的重大規劃納入國家規劃,盡快落地綿陽。
綿陽市和重慶市北碚區“牽手”一年多來,兩地圍繞交通、文旅等領域開展對接交流,合作逐漸進入“深水區”。
4月20日至22日,兩地政協就“涪江—嘉陵江水環境保護情況”開展聯合視察監督和座談交流。
隨即,兩地圖書館同步啟動“雙城同讀一本書”活動,共同推介兩地紅色文化的代表書目,慶祝建黨100周年。
為減少群眾在兩地奔波的麻煩,可跨地域享受同樣便捷的公共服務,綿陽與北碚兩地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立“綿碚通辦”窗口,居民身份證換領、電子監控違法處理、普通護照簽發等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43個政務服務事項,可在綿陽、北碚兩地實現跨區域通辦。
僅2021年前三個月,綿陽市共受理辦理“跨省通辦”公積金提取、貸款、企業開辦、檔案查詢、戶口辦理等領域業務3000余件次。
如今,雙方簽訂專項合作協議55個,實現跨區域通辦事項236項,在創新合作發展模式、構建協同創新體系、聚焦產業協同發展、聯合開展招商引資推介、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攜手開辟了川渝非毗鄰地區合作“新路徑”。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黃小芹)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