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記者 魯文林 陳超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低空經濟,飛起來才能熱起來。日前,記者來到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探尋無人機測試基地里蘊藏著的新機遇。
記者在基地看到,從空中到地面,一架架飛機縱橫起降,有電動的、有柴油的,型號大小各不相同。共同點都是無人機,因為這里剛剛批復了一個無人機專用的試飛空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前來測試飛行。
“我是從成都過來的。北川本來就是以山區為主,山區復雜的地理環境,能把無人機最好的性能測試出來。”四川縱橫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說。
“這一款是垂直起降無人機,可以巡檢巡航,通過試飛來驗證飛行平臺的布局、結構合理性,然后再不斷去優化。”綿陽泰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艷表示,“需要飛的話,我們每天都會過來。”
“我們是沈陽的企業,專門來做研發測試,在這里碰到了很多同行,現在整個市場的熱度非常高。”沈陽卓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添告訴記者,企業在這里試飛有一段時間了,難得有一片無人機專用的測試空域,企業專門從沈陽把飛機運到了北川,甚至還在當地租了一個廠房,一方面做試飛準備,一方面做些生產配套,“這里相當于我們的大本營,最近測試任務比較重。國家對整個通航無人機市場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包括監管以及各方面法律法規都在逐步完善,整個工業無人機的市場就是一個藍海市場。”
就在今年1月1日,《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在國家層面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從設計生產到運行使用進行全鏈條規范化管理,各個部委也相繼出臺配套政策,全面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擺在面前,這片試飛空域也成了北川這個小縣城打開藍海的一把鑰匙。
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負責人母賢斌表示:“這個空域獲批對產業園的意義和價值都非常大,無人機這類企業,在制造和后期交付的過程中,全過程都需要測試。北川通用機場建成了,新的產業園專門用于發展通航產業,相當于筑好了巢,目前有意向來的企業有幾十家,協議金額達到40個億。”
“擬簽約”“重點跟進”“投資主體待商議”……在通航產業園招引意向臺賬中,招商的進展一目了然,覆蓋的企業類型從無人機產業鏈上游的發動機、電池,到整機制造,再到下游的航空培訓應用等全產業鏈。記者注意到,黃添所在的企業也在列表里,他們計劃把租的廠房換成自己的生產車間,進一步落戶在這里。
“在北川建立我們自己的生產線!”黃添表示,“一兩年內,通航無人機市場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爆發。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就是要朝著專業化、大型化發展。”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