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棚
工人正在對香菇進行裝袋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在江油市楓順鄉看到,山坳里的一大片塑料大棚格外顯眼。大棚里,密密麻麻的香菇菌棒整齊地排列著,工人們正在對已經裝好袋的菌棒進行打孔,以便菌種能夠通過孔洞更好吸收水分和生發香菇。
楓順鄉位于江油最北端,最高海拔2356米,晝夜溫差大,適合香菇生長,且具有菇厚、肉多、彈性好、味道清香等特點。所以備受消費者青睞,銷往成都、上海、北京等城市,也被江油人視為饋贈上賓的“山珍”。
近年來,江油市持續發力打造北部山區特色產業名片,讓食用菌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張嶄新名片。江油市強麗種植場,就是其中一家專門種植香菇的大戶。
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帶動鄉親增收致富,該種植場成功探索出一套香菇錯季種植的經驗。“我們通過人工干預溫濕度和營養補給,將夏秋季出產的時間提早到春節前出菇。”江油市強麗種植場負責人賈小麗說,他們這次種植香菇25畝、15萬袋,年產15萬公斤左右,年銷量突破100萬元。
同時,種植場還為當地提供經常性就業崗位10余人,季節用工每天近40人,勞務費平均每天50元至100元。楓順鄉吉安村村民盧永菊常年在此務工,她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在這里打工,既可以照顧家庭,又多掙一份收入,很劃算。”
據了解,楓順鄉將利用當地生態環境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有序擴大香菇種植規模和體量,積極探索分散式庭院種植,帶動周邊符合條件的農戶種植,實現“小庭院”變“增收園”。同時,積極探索發展羊肚菌、雞樅等示范種植,多渠道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聯農帶農、助農增收,真正實現小蘑菇大“蘑”力。(文帝 記者 陳元松 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