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若雪
從繁華都市毅然轉身,一頭扎進深山養起了蜜蜂,他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將農產品生產、自然保護教育、森林體驗等融為一體,引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村民們親切地叫他“蜜蜂博士”,他就是四川省第九屆勞動模范張玉波。
面對這份榮譽,張玉波感慨道:“這是鼓勵,更是鞭策。我要繼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將實踐真知化為論文,再把論文里的智慧轉化為助農增收的實際行動!”
2019年初,張玉波不顧家人反對,辭去工作,一頭扎進平武的窮山溝創業。他在平武縣木皮藏族鄉金豐村流轉土地,建起“貓熊谷家庭農場”,致力于將“太陽能物聯網格子蜂箱”技術落地生根。他研發的太陽能物聯網格子蜂箱,借助4G網絡監控,讓養蜂人無需現場開箱檢查,就能實時掌握蜂群狀況,大大減少了對蜂群的干擾。
起初,鄉親們對他的蜂箱技術多持懷疑態度。2019年7月26日,格子蜂箱開箱取蜜,成了當地的一件“大事”。天還沒亮,6時許,老百姓就紛紛趕來一探究竟。貓熊谷蜂場管理員國華大哥開箱,兩個格子竟取出6公斤純凈成熟巢蜜,產量達到傳統棒棒巢蜂箱的兩倍。張玉波抓住機會,毫無保留地向鄉親們講解格子蜂箱原理、蜜蜂采蜜制蜜過程。
金豐村的杜德貴深受觸動,當即決定向張玉波學習新技術。他說:“我股骨頭壞死,四年沒工作了。現在看管蜂園,每月有工資,取蜜還有績效,日子有盼頭了!”
張玉波助力村民養蜂的日記里,滿滿都是大家奔向美好生活的足跡。他發明的格子蜂箱養蜂技術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在當地推廣500余套;組織大規模培訓十余次,培訓蜂農500余人次,養蜂業逐步成為當地支柱產業。
2022年,平武縣超半數縣域面積被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有人覺得這會束縛當地經濟發展,張玉波卻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塊金字招牌,更是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快速發展的強大助力。
如今,在平武的大山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貓熊谷家庭農場”被當地農戶稱作“搬不走的農民學校”。成立6年多來,這里取得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免費培訓蜂農500余人次,帶動農戶增收300余萬元。
展望未來,張玉波滿懷憧憬:“我希望帶領更多農民投身這‘甜蜜的事業’,讓大山里的森林變成大家的‘蜜庫’和‘錢庫’,也希望大熊貓能在這里自在生活。”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