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菲 川觀新聞記者 行曉藝
9月4日至7日,第十一屆四川農業博覽會·第十一屆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在蓉舉行。在為期4天的活動中,來自德國、意大利等25個國家(地區),以及國內多個省(區、市)和四川省內21個市(州)的1800余家企業參展。
開展首日,川觀新聞記者走進展會現場,以四個關鍵詞,帶你了解本屆四川農博會有哪些特色亮點。
四川“千億級”農業產業精品館。圖據四川農博會組委會
關鍵詞:產業
打通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
據悉,今年,四川農博會按照室內展、田園展、主題活動的形式設置展覽展示內容。世紀城室內主展場總面積10萬平方米,集中展示千億級產業建圈強鏈。新津天府農博園田園展集中展示現代農業新場景,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田間活動。
此次世紀城主展場共設有“千億級”產業精品館、“三鏈融合”示范館、39幫扶主題館、蜀地農臻館等多個主題展館。此外,四川農博會首次設置“千億級”產業精品館。正大農牧、通威農發、鐵騎力士等20余家鏈主企業,紅旗油脂、創客農業、華越疆科技、中國科學院都市農業所等30余家鏈屬企業和科研院所,齊聚展會現場。
這些龍頭或鏈主企業如何推動四川農業產業再上新臺階?四川農博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3年創辦以來,四川農博會已成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農業盛會。“為進一步推動四川農博會由綜合展向專業展轉型,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產業會展,我們圍繞四川‘1+1+8’千億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進行策展布展,發揮貿易會展平臺功能。”
現場,川渝商超、跨國零售巨頭等重磅買家紛紛到場,預計促成大批合作項目,助力“川字號”及欠發達地區產品走向全球。
關鍵詞:產品
龍頭企業帶來農業產品、農機新品
“居然有粉木耳,哪里產的?”9月4日,四川農博會現場,來自海南的一名企業商家在展館產品前駐足。
“這是我們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團隊研發的新品種,是國內首個粉色木耳新品種‘粉耳一號’。”現場工作人員給出答案,粉色木耳不僅“顏值”高,品質較市場主栽毛木耳蛋白質高26.2%,菌類多糖含量高2到3倍。
除了豐富的特色農產品,還有滿滿“科技范兒”。畜牧投喂機、圈舍巡查機,讓農戶可以實現圈舍無人化管理;根據四川地形和氣候所研發的電動小型農機、拔草機等,讓農業生產進入“AI時代”。
“今天一上午,就有多個國內國外的客戶來了解禽舍清潔管家,微信加到停不下來。”成都小巨人畜牧設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科技賦能,讓農業生產更高效啦!我們也想購買一批設備回去,多種糧,種好糧。”來自吉林的參展商表示。
“產品展出來,是為了讓四川農產品出圈出川出國。”四川國際博覽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展會期間,還將舉行“天府糧倉·世界共享”——第十一屆四川農博會精品品鑒暨采購對接專場、天府糧倉·第十一屆四川農博會最受歡迎農產品及品牌評選等活動。
關鍵詞:消費
“品牌推薦官”為家鄉好物代言
“四川農博會,是四川農產品的金字招牌”“不僅能買到四川產的好物,還能買到其他國家的特色農產品”“快來買會理石榴”……在四川農博會現場,不同展區內,能看到許多農業“網紅”的身影。他們賣力吆喝,為展會助力。
巴食巴適、農村吳大哥、江安村干部李慧……這些鄉村帶貨達人,化身四川農博會“品牌推薦官”齊聚展館,推薦展會好物。“很珍惜這個榮譽,能成為四川農產品的推薦人。”江安村干部李慧說,接下來,將甄選好產品,在“云端”推薦給廣大消費者。
“前期共有來自13個市州的22名主播報名參與,最終選出了10位首批四川農博會‘品牌推薦官’。”四川農博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在四川農博會期間,這批推薦官將通過直播帶貨、專題推介等形式,為大家線上介紹家鄉農產品及四川農博會品牌好物,幫助優質產品拓展銷售渠道,促進產銷對接,進一步提升四川農博會品牌影響力。
關鍵詞:市場
推動四川農博會更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
“我們現場下單,能不能把產品給我們包郵送到家?”“批發優惠價是多少?”“交換一張名片吧,展會后咱們約個時間詳細聊聊!”……像這樣的交易場景,在四川農博會隨處可見。商家與消費者面對面、供應商與采購商零距離,激起市場千層浪。
“自2013年四川農博會始辦以來,四川國際博覽集團歷經從承辦方到主辦方的轉變,此前九屆是承辦單位。”四川國際博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24年起,四川農博會開啟市場化舉辦之路,推動四川農博會在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道路上持續升級。
尤其是在“國際化”方面,本屆四川農博會共設有15個國家館,數量為歷年來之最。哈薩克斯坦作為本屆四川農博會主賓國,展區內容涉及農產品、食品加工及物流服務等多個領域;哥倫比亞首次組織企業參展并設立國家館,帶來該國的可可豆等特色農產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先進農業技術、優質農業設備在這里齊聚。澳大利亞的奶粉、老撾的古樹茶、泰國榴蓮等都能在現場找到。
在展會結束后,四川國際博覽集團還將組織企業赴海南、湖南等重點省份和城市開展精準化市場拓展活動。后續將持續推進,全方位拓寬“川字號”農產品銷售通路,真正構建起“會展+長效合作”的良性生態,為農業產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