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臺首創“三師課堂”模式
“魔法老師”來上課 學生“AI”了“愛”了
AI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綿陽新聞網訊 “小寶,你好呀!”“我們一起來跳舞吧。”近日,在三臺縣潼川第二幼兒園里,孩子們正興奮地與AI機器人互動。同時,在三臺縣七一小學五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教師何麗借助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呈現一節別開生面的“三師課堂”:線上名師視頻講解,線下教師深入引導,AI助教實時提供個性化輔導。
“這樣的三方協同,讓課堂知識更豐富、效果更顯著。”何麗介紹,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課堂板書區域變得更簡潔,重點更突出,學生們既能跟隨名師思路,也能在線下教師指導下動手實踐。“課堂上多了一個懂我的‘魔法老師’,學得又快又開心!”學生張錦瑜開心地說。
這樣的變化,源于三臺縣“建機制、強師資、搭平臺、重應用”的系統推進。通過深度融合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與AI智能研修平臺,三臺構建起“權威研修+AI輔研”“人機協同+優勢互補”的教育新常態。截至目前,全縣累計開展AI專題研修近800場,輻射教師超7000人。
針對學段銜接不暢、人工智能素養薄弱等問題,三臺還創新構建“小初高”無縫貫通的育人“立交橋”:小學以趣味編程激發興趣,初中通過Python、無人機等實踐夯實基礎,高中則開展人工智能導論、機器人等前沿教學。
此外,全縣首創“三師課堂”模式,探索“三備三設計,兩用兩評”集體備課機制,開發本土化AI課程資源包45個,并依托城鄉教育聯盟,實現優質資源全域共享。目前,全縣11萬余名學生的數字素養與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學科融通、校際融享、家校融創”的育人新生態全面形成。
三臺縣教體局局長嚴剛表示,三臺正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路徑,在助管、助教、助學方面初顯成效。下一步,將依托《三臺縣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擴大AI教育覆蓋,讓更多師生受益,持續夯實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根基。(楊芳 羅藝天 記者 李春梅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