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9月11日上午9時30分,綿陽市新聞傳媒中心演播室里燈光柔和,氣氛熱烈,“@綿陽城市合伙人”項目在這里正式啟動。
在演播廳第五排位置,韓思春輕輕整理了衣服領口。作為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她累計參加志愿服務超4000個小時,多年來,一直奔走在服務群眾的公益事業上。
今天,韓思春又多了一個新身份——綿陽首批“城市合伙人”市民觀察團的一員。
“拿到深藍色聘書的那一刻,突然有一種歸屬感。”韓思春說。
在啟動儀式路演環節,項目主辦方詳細介紹了“城市合伙人”的職責與權益。
“我們合伙人將作為新聞事件的‘報料者’、社會問題的‘監督員’和群眾建議的‘發言人’。我覺得這個定位非常清晰,并且我們向上反映問題的渠道更加暢通、高效了。”韓思春說,她比較關注老舊小區安裝電梯,希望助力這一項民生實事真正辦到群眾心坎里。
從“你們”到“我們”,獲得歸屬感的不止韓思春一人。
來自西南科技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董慶元表示,希望未來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科研優勢和學科背景,在環境領域推動綿陽空氣質量和水域環境不斷提升。
成為智囊團中的一員,董慶元帶來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將學術成果轉化為民生實事的橋梁。
啟動儀式上,讓“城市合伙人”們感觸頗深的是市民觀察團、智囊團、律師團的職責被清晰界定。
“分工明確,各展所長,做城市發展的‘神隊友’。”不少合伙人表示,智囊團不是擺設,而是要提供“前沿理論支持和專業對策建議”;市民觀察團要深入城市“毛細血管”,記錄真實點滴;律師團要保障法治支撐。
“接下來,我會從律師職業的角度出發,著重關注基層治理當中的痛點難點問題,例如探索城市更新中引發的基層矛盾的有效化解路徑,社會保障方面則著重關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有效落地。”“城市合伙人”律師團的成員,來自四川若厲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王泠潔擲地有聲。
據悉,啟動儀式結束后,“城市合伙人”們還分批開展了項目座談會及綿陽城市規劃展覽館參觀等活動。
“聽、看、談”……從意見交流到深入參觀實景,一系列沉浸式體驗讓“城市合伙人”觸碰綿陽城市發展的脈搏,真正體會從“旁觀者”到城市建設“參與者”的轉變。
(記者 曾晨 王澤宇 陳冬冬 陳歡)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