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如約而至。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向標”之一,邁入第21屆的泰達汽車論壇持續深化集智聚識,深挖產業動能,其行業影響力與日俱增,并同步見證了天津經開區汽車產業從發展壯大到轉型升級,不斷向上向新而行的發展軌跡。
從燃油時代的精準定位,厚積薄發,到電動智能時代的深度轉型,突飛猛進,作為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重鎮”,天津經開區近年來持續聚焦智能化、網聯化方向,精準實施延鏈、補鏈、強鏈戰略,驅動汽車產業“含金量”、“含智量”、“含綠量”持續攀升。
“新”上蓄能
三大整車實現深度轉型
在汽車產業綿長的鏈條中,整車企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龍頭角色。作為經開區汽車產業鏈的“鏈主”企業,近年來,一汽豐田、一汽-大眾以及長城汽車等整車企業持續加快轉型煥新步伐,截至目前已全部部署“油電共線”改造,進一步帶動經開區汽車產業鏈加快向“新”向“智”拓展,推動產業實現深度轉型。
55秒下線一輛整車——走進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現代化智慧車間,智能制造所驅動的高效生產令人贊嘆。新技術引進、新工藝應用與新產品迭代在此持續深化。今年以來,這座工廠捷報頻傳:探岳L車型正式上市,探岳家族迎來第100萬輛整車下線;總投資23億元的3款新車型導入項目啟動技術改造,涵蓋兩款PHEV混合動力車型及一款燃油車型,計劃2026年4月起陸續投產……
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天津經開區管委會又與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簽署了新能源車型項目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雙方將合作新增兩款全新新能源車型,計劃于2027年在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投產。此舉將推動該生產基地實現向“油電共線”全產品結構的戰略轉型,為后續引入更多高端新能源車型奠定基礎,并有力助推天津市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泰達的另一家整車制造基地——長城汽車天津生產基地,總投資達32億元的長城汽車DE平臺新車型項目穩步推進。該產線將用于4款新車型的生產,預計第三季度可以實現整車標準化作業。項目投產后,將有效帶動區域內零部件配套企業轉型升級。
產業向智能化、新能源化發展的強勁勢頭,進一步增強了整車企業的發展信心。今年6月,一汽豐田銷售公司正式遷入泰達,實現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布局,一汽豐田在津總部功能得到全面強化。
此外,作為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布局天津及周邊市場的錨點,于2023年落地泰達的天津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工廠是區域整車企業中的重要力量,其圍繞“醇氫+電動”兩大核心技術路線,持續布局綠色智能新一代商用車在當地市場的投放與應用,加快在泰達搭建醇氫電動商用車新體系。
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天津經開區汽車產業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縱深推進。整車廠商通過廣泛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和優化產能結構,運行效率顯著提升,整體產能規模持續擴大。今年1-8月,天津經開區三大整車廠產量41.97萬臺,同比增長5.06%,占全市比例85.67%;整車產值486.7億元,同比增長1.63%,占全市比例76.78%,新能源車型持續導入,產業“含金量”穩步提升。
補鏈強鏈
“鏈”出更多精彩
作為國家級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汽車產業)示范基地,天津經開區匯聚了2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業。在整車企業加速轉型升級的強勁帶動下,泰達近年來瞄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核心零部件領域,精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現有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高水平零部件供應體系。
今年年初,總投資11.53億元的長城汽車曼德項目順利開工,預計年底,新建的光電和熱系統兩個工廠將正式投產,采用最先進的智能化產線。“以前在河北生產零部件,需要運到天津組裝。新項目投產后,產品距離整車產線最短僅300米左右,大大降低庫存和運輸成本。”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天津愛信首款新能源減速器M190也在泰達正式下線。M190是為一汽紅旗品牌的新車型配套的減速器產品,將應用于愛信集團的新能源驅動產品e-Axle(電動汽車驅動系統)上,該產品具備“小而強大”的特點,相較傳統“電機+變速器”驅動系統,在同等生產功率下,M190更為緊湊,體積遠小于傳統驅動系統的一半。
此類好消息正接踵而至。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主動向新能源汽車賽道轉型,泰達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日臻完善。
這樣的產業升級與龍頭引領效應,離不開高能級載體平臺的強力支撐。天津經開區重點打造了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持續豐富產業載體資源,聚焦電動汽車核心部件及智能駕艙、自動駕駛等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領域,與經開區原有汽車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顯著集聚效應。
如今,以舍弗勒天津新能源智能制造新產品投資項目、大眾變速器MengMeng動力電機項目、大眾變速器APP550動力電機、敏實集團新能源電池盒項目、三星SDI動力電池項目、電裝電子能量卡和毫米波雷達項目、易鼎豐整車控制器項目等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項目相繼落地,持續塑造著推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據統計,去年泰達零部件企業產值規模達676.5億元。
“綠”動賦能
共筑產業可持續新生態
當前,綠色轉型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共識。作為全國重要的乘用車產業基地,天津經開區擁有完備的產業鏈條、深厚的技術積淀與豐富的人才儲備,在發展汽車再制造產業方面具備顯著綜合優勢。當前,區域也正著力構建覆蓋整車改裝、零部件再制造、電池循環利用、殘值評估及智能保險等環節的汽車后市場全產業鏈體系,通過資源高效循環與低碳技術應用,推動產業綠色升級,打造更具可持續性的汽車產業生態閉環。
不久前,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機動車有限公司正式入駐于家堡新金融大廈。作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將立足天津經開區,全力打通退役車輛“收—拆—用”全流程,重點發展車輛回收、精細拆解、汽車后市場、交易平臺四大業務,通過規模化再生利用、全流程質量管控和國際先進技術合作,顯著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產業碳足跡。
無獨有偶,在經開區現代產業區,總投資約5.81億元的渤天-遠程二手車再制造產業示范園區項目正式落戶。該項目聚焦商用車再制造,擬覆蓋輕卡、重卡、客車、專用車等眾多品類,年產能預計達7500輛,達產后產值超過10億元。園區采用先進的生產檢測技術和智能化倉儲物流系統,通過整車修復、核心部件煥新等工藝,特別是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關鍵部件的再制造,將形成完整的產業閉環。
從“制造”邁向“制造+再制造”,天津經開區汽車產業正加速升級為全生命周期服務,推動全產業鏈綠色轉型。通過零部件的高效再利用,每年可減少大量鋼材消耗及碳排放,為區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實質性碳減排貢獻。
站上新賽道,積蓄新力量。未來天津經開區將進一步圍繞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優化供應鏈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汽車工業新“賽道”上篤定前行。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