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2025年第三批省級優秀非遺工坊擬認定名單,其中我市三家非遺工坊上榜。
游仙區西蜀傳統刺繡非遺工坊創辦于2007年,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周小靜曾被評為“四川省民間藝術(蜀繡)優秀傳承人”,并獲“游仙工匠”稱號。工坊現已培訓5名蜀繡傳承人,開設了蜀繡技藝培訓班,積極吸納留守婦女、殘疾人群,為她們提供了靈活就業機會。工坊積極參與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多次舉辦蜀繡作品展覽,激發了公眾對蜀繡的關注和熱愛。
安州區花廟土陶非遺工坊創辦于1988年,由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鄧忠華牽頭,傳幫帶50余名土陶技藝傳承人。工坊堅持“傳承人+工廠+學校”模式,注重陶藝燒制工藝創新和宣傳推廣活動。2019年投資500萬元改良燒制工序,將年產量提升到100萬件,帶動新增就業崗位20余個。2020年至2023年,爭取資金170萬元修建打造花廟陶業展示廳和陶藝體驗館,充分帶動陶藝制作、燒制等非遺體驗經濟。
平武縣套棗非遺工坊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力菊牽頭,建有套棗非遺工坊、技能大師工作室、制作工藝傳習所,先后教學6000余人,培養高級技師25人,帶動萬余名婦女、農民工居家靈活就業,人均增收2萬余元。工坊堅持“非遺+旅游”發展模式,開設套棗制作體驗項目,累計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先后獲“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體驗基地”“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四川省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基地”等榮譽。(記者 唐云峰)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