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甜 蔣成林
一塊塊數字孿生看板實時跳動著生產數據,一旦發現異常,系統便會智能預警并生成排產方案……近日,記者走進綿陽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明亮整潔的生產車間井然有序地運轉著,無數個傳感器“藏”在生產線深處,正在不停地收集數據,全方位監控測算著每項工作,并清晰地顯示在生產綜合運營看板、生產實時運行看板、維修看板等電子屏上。
這套由企業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系統,讓車間實現了從“人管生產”到“數控生產”的跨越。公司工藝部主管顧恩熙用數據印證轉型成效:2024年產能翻倍,利潤提升125%,管理成本下降20%,生產效率領先行業15%-30%。
“我們今年將進一步擴大成果轉化,將軟件和硬件進行聯通,實現軟硬結合,通過軟件驅動硬件,實現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管理,打造更智能的數字化生態。”公司生產部經理王敏表示,產能效率雙提升,讓企業“智改數轉”步伐更加堅定。
領充新能源的“數智”實踐,是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以數字經濟賦能產業轉型的縮影。該區早在2023年便率先發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通過診斷服務、專題培訓、標桿培育等組合拳,推動108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診斷,15個項目入選省級智能化改造示范,多個案例躋身全國標桿。
如今,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正在顯現:2024年,全區下達扶持資金3830萬元,華為、360等頭部服務商組成的“智改數轉”團隊為“三主兩特”產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65戶企業通過實施“智改數轉”項目、使用“小快輕準”解決方案等方式自主實施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規模達864億元;加速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數據中心、“智改數轉”融合促進中心,打造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等智慧園區,形成“平臺+服務+園區”的立體生態。
綿陽科技城新型工業化和數字經濟局局長劉小剛表示,將進一步統籌“智改數轉”和制造業設備更新,持續加大對上爭取力度,讓“轉”起來的企業享受更多政策紅利。同時加快建設綿陽科技城制造業“智改數轉”融合促進中心,依托華為、長虹、京東方等龍頭企業加快建設重點產業鏈協作平臺,啟動建設一批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建成數字化智慧標桿園區。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