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淤泥堵塞,這問題得趕緊解決啊!”“村里能不能辦個直播帶貨培訓班,助力農產品‘走出去’。”近日,在江西省武寧縣上湯鄉溫湯村,一場熱鬧的村民議事會召開,鄉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圍坐一圈共商“身邊事”。
村民議村事、村事民作主,這是武寧縣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一個生動實踐。今年以來,武寧縣以“村民議事”為抓手,讓干部下沉、資源下放、服務下移,著力解決一系列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民生工作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治理”轉變。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7個村民議事點,累計排查問題458個、解決民生問題369余件、化解矛盾71起,將“問題清單”變為“幸福賬單”。
為更好凝聚基層治理合力,武寧縣還積極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用好當地20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實踐站等陣地,構建起“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服務閉環。
“沒想到志愿服務也可以像‘點外賣’一樣方便,只要通過手機一鍵下單,就有志愿者上門免費理發,為我解決了大麻煩。”熊葉平是武寧縣石門樓鎮銀爐村村民,因行動不便,理發成了難題。
針對群眾“點單”需求,當地開展“菜單式”志愿服務活動,持續推進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發展。據統計,全縣共有285支志愿服務隊活躍在基層,志愿者人數達34819人。
在基層治理中,如何快速高效化解群眾矛盾?當地充分發揮“法律明白人”在法治宣傳、矛盾化解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法、用法,著力推進鄉村治理提質增效。
“扎根于基層、活躍在群眾身邊的‘法律明白人’,既是法律法規的‘宣傳員’,又是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還是社情民意的‘收集員’。”武寧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武寧縣把培養“法律明白人”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遴選、培育、管理、服務等環節持續發力,著力培養在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法律明白人”。目前,全縣已有登記在冊的“法律明白人”5512人,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63件,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100%。
把“急難愁盼”變成“馬上就辦”,把“問題清單”變成“幸福賬單”。武寧縣以群眾可見可感的行動,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記者孫越)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