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2025年5月,涂某接觸到網絡上某“法律咨詢公司”工作人員張某。在張某唆使下,涂某不再愿意繳納2020年12月投保的一份長期保險單的保險費。張某承諾,可為其辦理全額退保,但需支付服務費,且不能與投保的保險公司人員聯系。
涂某雖然對張某的承諾和其合法性將信將疑,但在利益的誘惑下,將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電話號碼等個人敏感信息發給張某。
為達到全額退保的訴求,涂某便委托張某全權辦理。于是,張某便向監管機構投訴該保險公司,認為投保時,保險公司存在瑕疵,要求全額退保。監管分局將投訴案件轉送至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迅速處理該投訴案件。
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聯系投訴人,發現投訴人的聲音、語言習慣與當地人存在較大差異。
經工作人員查詢涂某預留電話,并聯系該保單銷售人員,涂某為四川當地人,不存在不會方言的問題,工作人員聯系涂某后,發現投訴人與投保人不一致。工作人員遂詢問張某與涂某的關系,涂某承認是通過網絡認識張某,并委托張某為其辦理退保業務。
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建議涂某盡量不要退保,多一份保障更安全,以免造成損失,同時,更不要輕信陌生人的不實承諾,保護好個人信息,以免人身及財產安全受到侵害。
【案例分析】
本案中,涂某可能接觸到代理退保黑產,為了自己的私利,希望借助他人實現全額退保訴求,但卻泄露了自己的個人信息,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投保不易,退保更需理智。一旦退保,被保險人失去保障,再重新投保,面臨很多不利因素。一是再次投保時,由于年齡、健康狀況的變化保費上漲,甚至可能被拒保。二是退保后,一旦被保險人發生疾病或意外,失去保險保障,得不償失。
【消費風險提示】
小編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
理性維權:保險理賠、保單退保等相關保單權益,應通過正規合法途徑進行,切忌輕信他人,避免遭受詐騙。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以免被非法使用。
希望通過小編的提醒,借廣大客戶一雙慧眼,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綿陽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