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現行地方性法規已達1.4萬余件
地方立法“小快靈”帶來哪些改變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已達1.4萬余件。其中,自2015年修改立法法,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以來,新制定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超過5000件。
這些地方性法規體現地方特色、解決實際問題,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條文明確具體
法規務實管用
“要研究豐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塊頭’,也要搞一些‘小快靈’,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
地方性法規是法治通達群眾、通達基層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各地在地方立法工作中重點推進“小快靈”立法,不少地方性法規條文都在30條以內,更加明確具體、務實管用。
2024年,湖南省人大常委會組織評選全省優秀“小快靈”立法案例,《常德市住宅小區電動車充電安全管理規定》名列其中。這部地方性法規于2022年3月29日正式立項,6月29日表決通過,7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當年10月1日起就正式施行。
不僅速度快,條文也精簡。該規定只有5條800余字,分別規定了部門管理職責、建設充電設施要求、明確禁止行為、各方法律責任等,圍繞住宅小區電動車充電安全提供了完整的制度設計,讓基層治理有法可依。
“小快靈”立法著眼于解決特定問題,因此更加注重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也要求法規盡量明確具體。
廣東江門制定的《江門市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條例》是全國首部專題為促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立法的地方性法規。短短25條,處處體現制度剛性:要求建立華僑華人文化資源普查工作機制,對華僑華人文化資源登記、建檔,實行分級分類保護;要求建設工作平臺,促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要求完善為僑公共服務,推進華僑華人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等。
具體明確的條文有效提高了法規執行效率。隨著條例深入實施,海內外僑資源得以充分調動,也助力華僑華人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堅持問題導向
抓住關鍵條款
糧食初加工企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這些企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電力。是按照工業用電計算,還是該按照農業用電計算?針對這一問題,福建省在年初正式實施的糧食安全保障條例中明確規定:糧食育苗育秧等種植活動用電和烘干、凈化、剝皮、分類、大批包裝等初加工用電按照有關規定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這是福建省首次在本省地方性法規中明確糧食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這一關鍵條款抓住了實踐中政策落實難點,明確了執行優惠政策的具體環節,消除了政策落實的“盲區”,也讓助農優惠政策能夠更好惠及糧食產業。
“問題主導立法、立法解決問題”,是地方立法應當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高質量的地方性法規就是要管用、能解決問題,尤其是核心制度、關鍵條款,更要直面爭議,善于“在矛盾焦點上砍一刀”。
噪聲污染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病”。今年8月,《寧波市施工噪聲污染防治規定(草案)》提請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用地方立法解決噪聲擾民問題。
規定草案共14條,聚焦夜間施工噪聲、室內裝修擾民等反映集中的問題。比如,針對室內裝修噪聲,規定草案明確要求法定節假日、公休日、高考日、中考日的全天,工作日的12時至14時、20時至次日8時,不得在住宅樓使用電鉆、電鋸、電刨、沖擊鉆、切割機、大錘等工具進行產生噪聲污染的室內裝修作業。清晰明確的規定,將有利于法規全面有效實施。
立足本地實際
彰顯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衡量立法質量的重要標準。近年來,各地堅持從實際出發,切實把地方立法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和改革決策結合起來,立足于解決本地實際問題,取得良好效果。
2023年7月,河北遭受特大暴雨洪水災害,全省累計實施避險轉移180萬人,積累了諸多經驗,也遇到了實際問題。為建立起防災減災長效機制,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會同省政府啟動了防汛避險人員轉移條例立法工作。
在立法過程中,專班委托氣象專業機構對河北夏季降水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并據此對防汛關鍵期作出判斷,提高了防汛避險轉移工作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由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開展的立法后評估顯示,防汛避險人員轉移條例保障了防汛避險人員轉移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為強化汛前準備,提升汛情預報預警精準度,快速有效開展防汛避險人員轉移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為“地方名片”立法,是近年來地方立法工作的一大亮點。今年3月,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四川省促進川菜發展條例》,聞名全國的川菜有了獨屬的“川菜條例”。
為什么要給川菜立法?四川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川菜市場廣、名氣旺,但發展中還存在痛點和短板,有必要通過地方立法固化好經驗、好做法,為推動川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條例共29條,每條都聚焦解決問題:完善工作機制,解決部門協調問題;促進產業發展,解決產業鏈條問題;聚焦人才培養,解決技藝傳承問題;弘揚傳承文化,解決文化保護問題等。
小切口立法的“川菜條例”,有望推動產業發展大變化。(記者 彭波)
編輯:郭成